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时空演变及排放潜力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李志慧; 王艺霏; 邓祥征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4
期号09页码:1-16
关键词甲烷排放 水稻生产 温室气体减排 时空动态 CH4MOD模型 东北黑土地区
DOI10.20103/j.stxb.202304020652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稻田甲烷排放是农业源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东北黑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是实现黑土地永续利用的关键议题之一。运用稻田甲烷排放模型(CH_4MOD)核算并分析了2009—2018年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结合GOSAT卫星遥感数据探究了水稻生产与区域甲烷排放的时空动态联系,进一步量化了稻田甲烷对区域甲烷排放的贡献程度及不同情景下的排放潜力。结果表明,受水稻生产面积扩张和排放强度提高的影响,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总量从2009年的39.05万t增加到2018年的79.53万t。东北黑土地区区域甲烷排放在季节变化和栅格单元上表现出与稻田甲烷排放较为一致的时空动态,大规模的稻田耕作可能会增加水稻生产与区域甲烷排放直接相关的可能性。随着水稻持续扩种稳产,2018年东北黑土地区水稻生产贡献了区域甲烷排放总量的15.04%,其中黑龙江省的贡献率高达31.06%。在基准发展情景下,预计2035年东北黑土地区稻田CH_4排放量较2018年增加19.5%;在粮食供给保障情景下,维持当前稻田耕作面积,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预计其稻田CH_4排放量较2018年减少0.88%;在此基础上,采取促进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实施节水间歇灌溉等稻田管理措施将使稻田CH_4排放量增加17.8%—63.6%。以满足膳食需求和供给保障为导向,优化水稻种植结构、控制稻田耕作面积,推动技术进步、品种改良以提升单产水平,采取化肥和有机肥搭配施用、节水间歇灌溉等途径能够缓解稻田甲烷排放。研究综合运用自上而下的遥感数据和自下而上的模型运算,刻画了水稻生产与区域甲烷排放的时空联系,进一步评估了稻田甲烷的排放潜力及减排措施的减排效果,为促进东北黑土地区农业甲烷减排和生产布局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2634]  
专题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志慧,王艺霏,邓祥征. 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时空演变及排放潜力分析[J]. 生态学报,2024(09):1-16.
APA 李志慧,王艺霏,&邓祥征.(2024).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时空演变及排放潜力分析.生态学报(09),1-16.
MLA 李志慧,et al."东北黑土地区稻田甲烷排放时空演变及排放潜力分析".生态学报 .09(2024):1-1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