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星震学探测类太阳恒星演化中的元素扩散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王帅
答辩日期2023-07-01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张钱生
关键词星震学 恒星内部 元素丰度 扩散
学位专业天体物理
其他题名Detection of Element Diffusion in the evolution of Solar-like stars based on Asteroseismology
英文摘要星震学是一门研究恒星振动的学科,人们可以利用星震学诊断的方法去了解恒星内部物理过程,例如恒星的核心结构,结构的突变以及旋转。在日震学取得重大成就后,随着观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星震学的发展,它有助于我们精确测定恒星参数,探测恒星的内部结构,检验恒星内部的物理过程。现如今,星震学分析已然成为了研究恒星结构和演化的重要手段。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内容是利用星震学数据对类太阳恒星进行分析。研究数据基于Kepler卫星观测得到的振动数据,我们通过构建了恒星质量在0.9到1.4倍太阳质量之间、初始氦丰度与金属丰度不同、并且有无混合扩散过程的模型网格,计算了所有的振动频率,利用Hermite三次多项式在恒星演化轨迹上对任意年龄的恒星P模式振动进行插值,总计研究了16颗类太阳恒星,通过模型频率与观测频率的比较,得到了恒星参数的建议范围以及全局变量,另外通过有无混合扩散的过程展开对模型构建的准确性的讨论,并分析了扩散对恒星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恒星参数在建议的范围内时,模型频率可以很好地拟合观测结果。每颗恒星的最佳模型对应 2值最低,通过分析 2对全局变量们的依赖性,得到了恒星参数(M、Zini、Yini)和一些重要的全局变量(Teff,R,t,Xc, Rbc/R)的建议范围。最后,我们还分析了 2对Yini的依赖性。文中研究了分子扩散对恒星演化中初始丰度的影响,不考虑扩散时,模拟显示所有目标星的初始氦丰度均低于原初核合成(Big Bang Nucleosynthesis, BBN)的初始氦丰度YP,有扩散的影响时,对于所有的目标星,初始氦丰度Yini普遍增高且高于BBN的初始氦丰度YP,而且 2的最小值也随之降低。同时我们分析了频率二阶差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扩散影响下模型频率的二阶差分有明显的振动分量。因此我们认为,分子扩散在模拟类太阳星演化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有效的避免Yini与BBN初始氦丰度冲突的问题。
学科主题天文学
语种中文
页码0
源URL[http://ir.ynao.ac.cn/handle/114a53/26396]  
专题云南天文台_恒星物理研究组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帅. 基于星震学探测类太阳恒星演化中的元素扩散[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云南天文台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