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马宇5,6; 王卫强3,4; 游庆龙6; 辛红雨1,2![]() |
刊名 | 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3,42(5)
![]() |
出版日期 | 2023-09 |
卷号 | 42期号:5页码:1-16 |
关键词 | 斯里兰卡穹顶 涡流相互作用 能量学分析 中尺度涡 西南季风漂流 |
目次 | 否 |
英文摘要 | 文章基于混合坐标海洋模式(hybridcoordinate oceanmodel,HYCOM)等多套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气候态斯里兰卡穹顶(SriLankaDome,SLD)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研究显示,SLD有两次从发展、成熟至减弱的过程,相伴随的是其涡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 EKE)也出现两次峰值。在第一次发展阶段(5月23日—6月10日), SLD在斯里兰卡的东南部开始发展,并逐渐移向东部,伴随着面积和强度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风应力持续输入EKE,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平均流能量转化为EKE和涡势能(eddy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EPE),以及西南季风流(southwest monsoon current, SMC)的平流作用,均使得SLD迅速加强。在成熟阶段(6月11—22日), SLD位于斯里兰卡东部,风应力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的增强使得SLD区域内的EKE和EPE达到第一个峰值。在减弱阶段(6月23日—7月20日),SLD向西北移动,由于平流项引起EKE和EPE的耗散,加上风应力做功和斜压不稳定显著减小,使得SLD区域的EKE和EPE衰减,强度显著减小。而在稳定阶段(7月21日—8月14日),SLD移至斯里兰卡东北部,风应力做功,压强做功和涡流相互作用较弱,使得SLD的强度始终维持一个较弱的水平。在第二次发展阶段(8月15—25日), SLD北移,伴随着风应力做功和压强做功的增强,其强度增大。在消亡阶段(8月26日—9月5日),海洋不稳定过程使得EKE和EPE转化为平均流能量,导致SLD逐渐消亡。因此,风应力做功、涡流相互作用、压强做功以及源自SMC的平流作用是控制SLD演变的主要因子。 |
语种 | 中文 |
CSCD记录号 | CSCD:7575471 |
版本 | 出版稿 |
源URL | [http://ir.idsse.ac.cn/handle/183446/10786] ![]() |
专题 | 深海科学研究部_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海南 三亚 572000; 3.中国科学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 广东 广州 511458; 4.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1; 5.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 上海 200335; 6.复旦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 上海 200438;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宇,王卫强,游庆龙,等. 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J]. 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3,42(5),2023,42(5):1-16. |
APA | 马宇,王卫强,游庆龙,&辛红雨.(2023).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3,42(5),42(5),1-16. |
MLA | 马宇,et al."斯里兰卡穹顶的演变过程及其能量学特征".热带海洋学报,Journal of Tropical Oceanography,2023,42(5) 42.5(2023):1-1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