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碳增汇潜力及贡献预估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马寅秋; 李佳慧; 曹巍; 尹川; 黄麟 |
刊名 | 地理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4-03-25 |
卷号 | 79期号:03页码:732-746 |
关键词 | 退耕还林还草 碳增汇潜力 双碳目标 贡献率 京津冀地区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GGP)是中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生态修复项目,也是国土变绿和陆地碳增汇的主要驱动力,然而对其碳增汇潜力及其对碳中和目标的可能贡献仍缺少系统性评估。本文在回溯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GGP碳增汇作用基础上,设置由不同气候变化、经济社会、生态规划组合而成的可持续发展、基准、区域竞争3种未来情景,预测双碳目标年(2030年和2060年)GGP的碳增汇潜力及其贡献率。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GGP的碳汇增量超过48.03 Tg C,其中面积占比23.9%的退耕还林碳增汇能力达123.7%。(2) 2030年京津冀地区GGP年碳汇增量可达5.33~6.20 Tg C a~(-1),与2020年相比增加95.8%~127.7%,仅能抵消全地区近0.3%的碳排放总量,但对于抵消县域尺度碳排放量的贡献率可达30%。(3) 2060年GGP年碳汇增量约4.35~4.88 Tg C a~(-1),与2020年相比增加59.7%~79.3%,能抵消全地区5.1%~7.2%的碳排放总量,且在县域尺度上对碳排放量的抵消可达到8倍。综上所述,需要正确认识生态修复对京津冀地区双碳目标的作用,特别是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的县域可将GGP作为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3301] ![]() |
专题 | 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黄麟 |
作者单位 | 1.北京建筑大学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寅秋,李佳慧,曹巍,等. 京津冀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碳增汇潜力及贡献预估[J]. 地理学报,2024,79(03):732-746. |
APA | 马寅秋,李佳慧,曹巍,尹川,&黄麟.(2024).京津冀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碳增汇潜力及贡献预估.地理学报,79(03),732-746. |
MLA | 马寅秋,et al."京津冀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碳增汇潜力及贡献预估".地理学报 79.03(2024):732-746.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