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陈子华; 李嘉欣; 王振波
刊名地理科学
出版日期2024-03-15
卷号44期号:03页码:502-512
DOI10.13249/j.cnki.sgs.20221603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例,运用地理学相关空间分析方法以及线性扩散接连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生态要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有:(1)黔东南非遗分布具亲山性、亲水性特点,3个区域的文化-生态要素各有不同;(2)非遗的环境依赖程度因文化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制作、营造、医药、生产以及饮食酿制类非遗的生态依赖最明显;(3)非遗具有一定的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侵蚀、水质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会影响到文化保护与传承;(4)非遗一方面依赖生态,一方面也因生态作用而扮演了建构、维系地方环境秩序的角色,直接表现为非遗推动跨县、跨海拔、跨地形地貌的生产分工与合作,在促进民族交流中具有积极作用。
WOS关键词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 山地民族 ; 生态响应 ; 环境秩序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4248]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王振波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子华,李嘉欣,王振波.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J]. 地理科学,2024,44(03):502-512.
APA 陈子华,李嘉欣,&王振波.(2024).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地理科学,44(03),502-512.
MLA 陈子华,et al."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响应和环境秩序".地理科学 44.03(2024):502-51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