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罗莎莎; 王旭东; 赖庆标; 王修成; 冯琰玮 |
刊名 | 农业工程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4 |
卷号 | N/A页码:1-10 |
产权排序 | 3 |
英文摘要 |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有助于针对生态服务、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功能分类施策,具有提高生境质量、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该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为研究区,采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全域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源地扩展阻力评价体系,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判别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提取生态断裂点,从而构建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生态安全等级划分和“三生空间”范围界定,进行生态修复分区,并提出针对性生态修复和保护建议。研究结果:1)三明市生态源地共有34处,面积2 185.44 km~2,约占三明市国土面积9.5%,围绕中部盆地分布于周边丘陵山地,北部为密集区。2)判别重要生态廊道和一般生态廊道分别为12和70条,提取重要生态节点和一般生态节点分别为30和47个,提取生态断裂点66个。三明市生态安全格局完整,生态安全水平总体较高,但南部地区廊道稀疏却断裂点密集,网络连通性较低。3)划分生态安全等级、叠加“三生空间”范围,将三明市划分成核心重点区(16.6%)、监测预警区(25.06%)、缓冲过渡区(35.29%)、保育防护区(23.06%)四大类12类生态修复小区。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修复分区提出生态防护建议,以期达到南方丘陵地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
WOS关键词 | 生态 ; 保护红线 ; 生态安全格局 ; 生态修复分区 ; 三明市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4281]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冯琰玮 |
作者单位 |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 2.福建省地质测绘院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罗莎莎,王旭东,赖庆标,等.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J]. 农业工程学报,2024,N/A:1-10. |
APA | 罗莎莎,王旭东,赖庆标,王修成,&冯琰玮.(2024).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农业工程学报,N/A,1-10. |
MLA | 罗莎莎,et al."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国土空间修复分区".农业工程学报 N/A(2024):1-1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