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裴玮7,8,9; 雷秋良7,8,9; 李影5,6; 赵营4; 刘晓彤4; 田林锋3; 左正艳3; 马永刚2; 杜新忠7,8,9; 邹朋1
刊名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出版日期2024-03-25
卷号45期号:03页码:36-48
关键词水质 输出系数法 时空分布 污染源解析 青铜峡灌区
产权排序4
英文摘要[目的]为了解黄河中上游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典型污染物来源及空间分布。[方法]文章针对2014—2019年灌区12条入黄干沟水体中总磷(TP)、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并采用输出系数法揭示灌区污染物来源。[结果](1)时间尺度上,研究期间入黄干沟整体水质为Ⅳ至劣V类,氨氮和总磷浓度超标严重,受灌溉影响,污染物浓度在非灌溉期高于灌溉期;(2)空间分布上,12条干沟的污染物浓度沿黄河水流方向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银古公路桥附近的银新干沟、中干沟、永二干沟污染较为严重(劣V类);(3)污染物来源上,灌区总磷入河负荷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占比86.7%),集中在青铜峡市、贺兰县与平罗县,氨氮入河负荷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占比66.8%),COD入河负荷点源和面源分别占比48.1%和51.9%,集中在银川市区和利通区。[结论]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治理应重点关注银新干沟、中干沟和永二干沟,严格控制冬季点源排放是灌区干沟水质提升的关键,种植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青铜峡市、贺兰与平罗县,畜禽养殖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利通区,城镇生活源污染防控优先考虑银川市区。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5090]  
专题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马永刚; 杜新忠
作者单位1.菏泽金正大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2.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
3.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4.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5.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6.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7.农业农村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8.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9.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裴玮,雷秋良,李影,等. 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4,45(03):36-48.
APA 裴玮.,雷秋良.,李影.,赵营.,刘晓彤.,...&刘宏斌.(2024).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45(03),36-48.
MLA 裴玮,et al."2014—2019年青铜峡灌区入黄干沟水质时空分布及污染源解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45.03(2024):36-48.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