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热带西太平洋海山黑珊瑚目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吕婷
答辩日期2024-05-17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徐奎栋
关键词深海 黑珊瑚 分类学 系统发育 生物多样性
学位名称理学博士
学位专业海洋生物学
英文摘要

黑珊瑚隶属刺胞动物门、珊瑚亚门、六放珊瑚纲、黑珊瑚目,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域,大部分为深海种,且主要生活在海山等硬底生境中,已知有750301种。黑珊瑚是海山的重要生物类群,也是深海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黑珊瑚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导致其在一些区域被过度捕捞,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色名录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名单。目前,有关黑珊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和新西兰周边海域。热带西太平洋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海山密集分布,却是黑珊瑚采样严重不足的区域。迄今,有关该区域海山的黑珊瑚报道很少,对于该区域海山黑珊瑚的主要物种组成及分布状况有待探究。此外,黑珊瑚目中的黑珊瑚科Antipathidae、枝黑珊瑚科Cladopathidae和裂黑珊瑚科Schizopathidae并非单系群,且裂黑珊瑚科内部分属种地位也不明确,亟需提供分子系统学手段予以澄清。

本研究基于热带西太平洋11座海山采集到的111号黑珊瑚样本,通过形态学和结合分子数据,开展了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共鉴定黑珊瑚51641种,发现1新属27新种,14新记录种。其中,裂黑珊瑚科涉925种,含1新属16新种;枝黑珊瑚科涉48种,含8新种;黑珊瑚科涉13种;平黑珊瑚科涉12种;柱黑珊瑚科涉13种,含3新种。本研究已发表裂黑珊瑚科三新种一新记录种,分别为长茎深海黑珊瑚Bathypathes longicaulis Lü, Zhan, Li & Xu, 2024,长刺交替黑珊瑚Alternatipathes longispina Lü, Zhan, Li & Xu, 2024,多叉深海黑珊瑚Bathypathes multifurcata Lü, Zhan & Xu, 2024和伪交替深海黑珊瑚Bathypathes pseudoalternata Molodtsova, Opresko & Wagner, 2022

利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1-5.8S-ITS2和三个线粒体片段cox3-IGR-cox1COI),trnW-IGR-nad2NAD2)和nad5-IGR-nad1NAD1)对裂黑珊瑚科开展了系统发育研究,建立了近对生黑珊瑚属(新属)Suboppositipathes gen. nov.,该属与十字黑珊瑚属Stauropathes和飞镖黑珊瑚属Telopathes亲缘关系最近;发现交替黑珊瑚属Alternatipathes并非单系群,该属和伞状黑珊瑚属Umbellapathes亲缘关系最近。利用GenBank数据库中深海黑珊瑚Bathypathes的所有已知种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Bathypathes是多系群BathypathesTelopathes以及Stauropathes亲缘关系最近;长茎深海黑珊瑚Bathypathes longicaulis和大飞镖黑珊瑚相似种Telopathes cf. magna形成姐妹分枝。此外,基于多基因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将Bathypathes分为四组,其中,A组主要特征珊瑚不分枝,羽枝近对生排列;B组主要特征珊瑚不分枝,羽枝互生排列,没有羽枝的茎较短;C组主要特征珊瑚不分枝,羽枝互生排列,没有羽枝的茎较长;D组主要特征成熟个体(高于40 cm)分枝,幼年个体(小于40 cm)没有分枝,羽枝互生排列。

对热带西太平洋海山的黑珊瑚物种分析发现,不同海山间的黑珊瑚物种重叠率0–30%,不同海山区(雅浦海沟附近的Y3海山,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M2海山,卡罗琳洋脊海山区M4–M8海山,麦哲伦海山区的Kocebu Guyot海山,九州帕劳洋脊北端海山和南端海山,南海珍贝海山)的特有种占比为0–34.2%,且以南海珍贝海山的物种特异性最高。卡罗琳洋脊距离较近的M4–M8海山之间黑珊瑚物种重叠率为0–44.4%特有种占比为0–23%其中以M4海山和M5海山物种特异性最高,M5海山物种最丰富。此外,融合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OBIS)和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两大数据库以及71份文献所涉的26616004条黑珊瑚记录,绘制了全球黑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地图,发现水深200 m以浅的海域中东海的物种最丰富,而水深200 m以深以新西兰周边海域的物种最丰富。

本研究通过分类学结合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并描述27个热带西太平洋深海海山黑珊瑚新种和14个新记录种,明晰了热带西太平洋海山黑珊瑚的物种多样性构成及其分布。基于获取的深海黑珊瑚的分子信息,理清裂黑珊瑚科中深海黑珊瑚属Bathypathes,交替黑珊瑚属Alternatipathes和近对生黑珊瑚属Suboppositipathes gen. nov.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对于深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资源利用和深海保护区的设立具有重要意义。

语种中文
目次

1 绪论... 1

1.1 黑珊瑚目分类系统与分类学特征... 1

1.1.1 黑珊瑚目分类系统... 1

1.1.2 黑珊瑚目分类学特征... 1

1.1.3 黑珊瑚术语... 4

1.1.4 黑珊瑚分布... 6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科学问题... 8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2 材料和方法... 12

2.1 材料来源... 12

2.2 形态学方法... 12

2.3 DNA提取与测序... 13

2.4 遗传距离及系统发育分析... 14

3 黑珊瑚目分类学研究... 15

3.1 裂黑珊瑚科Schizopathidae分类学研究... 17

3.1.1 深海黑珊瑚属Bathypathes Brook, 1889. 19

3.1.2 对生黑珊瑚属(新属)Suboppositipathes gen. nov. 73

3.1.3 交替黑珊瑚属Alternatipathes Molodtsova & Opresko, 2017. 79

3.1.4 裂黑珊瑚属Schizopathes Brook, 1889. 88

3.1.5 十字黑珊瑚属Stauropathes Opresko, 2002. 91

3.1.6 飞镖黑珊瑚属Telopathes MacIsaac & Best, 2013. 100

3.1.7 树黑珊瑚属 Dendropathes Opresko, 2005. 105

3.1.8 侧黑珊瑚属Parantipathes Brook, 1889. 107

3.1.9 伞状黑珊瑚属Umbellapathes Opresko, 2005. 112

3.2 枝黑珊瑚科Cladopathidae分类学研究... 126

3.2.1 三倍枝黑珊瑚属Trissopathes Brook, 1889. 127

3.2.2 金色枝黑珊瑚属Chrysopathes Opresko, 2003. 135

3.2.3 六倍枝黑珊瑚属Hexapathes Kinoshita, 1910. 140

3.2.4 变异枝黑珊瑚属Heteropathes Opresko, 2011. 155

3.3 平黑珊瑚科Leiopathidae 分类学研究... 159

3.3.1 平黑珊瑚属Leiopathes Haime, 1849. 159

3.4 柱黑珊瑚科Stylopathidae分类学研究... 163

3.4.1 柱黑珊瑚属Stylopathes Opresko, 2006. 164

3.5 黑珊瑚科Antipathidae分类学研究... 174

3.5.1 纵列黑珊瑚属Stichopathes Brook, 1889. 174

4 裂黑珊瑚科系统发育研究... 181

4.1 深海黑珊瑚属Bathypathes Brook, 1889的系统发育分析... 182

4.2 交替黑珊瑚属Alternatiapthes的系统发育分析... 194

4.3 新属近对生黑珊瑚属 Suboppositipathes的系统发育分析... 197

4.4 结论... 200

5 黑珊瑚在海山的分布研究... 201

5.1 各海山黑珊瑚的物种组成... 201

5.2 海山物种重叠和动物地理学初探... 205

6 结论与展望... 212

6.1 结论... 212

6.2 创新点... 213

6.3 研究展望... 213

参考文献... 215

  ... 223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关学术成果... 224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5215]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婷. 热带西太平洋海山黑珊瑚目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