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熊本牡蛎潜在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刘冰娴
答辩日期2024-05-20
文献子类硕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导师王海艳
关键词熊本牡蛎 全球气候变化 物种分布模型 潜在适生区分布 生态位动态
学位名称生物与医药硕士
英文摘要

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Amemiya, 1928)隶属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sostrea),为我国南方的原生物种。熊本牡蛎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hunberg, 1793等经济品种生殖周期不同,且在繁殖期肉质依旧可口细腻,因此能够填补因繁殖所导致的夏季牡蛎市场空缺,具有很大的养殖潜力。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目前熊本牡蛎的分布范围北缘已成功跨越了位于30-31°N的长江口生物地理屏障,逐步扩展到位于33-34°N的苏北生物地理屏障附近。物种分布的迅速变化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物种所处新地区物种群落的组成结构及种间关系,进而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为探究未来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于我国近海的整体分布格局和迁移趋势,本研究基于课题组近20年在我国近海大量的熊本牡蛎采样数据,采用biomod2平台构建了9种单一物种分布模型和集合模型,评估比较了不同模型的精度差异,在最优模型基础上预测当前和四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6.0 RCP8.5)下未来2050s2100s熊本牡蛎在我国近海的潜在分布情况,分析了影响其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量化了其未来的气候生态位动态变化。本研究结果对我国熊本牡蛎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具有潜在的指导意义,还可以为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潮间带其他物种的适应性机制提供参考。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采用AUCTSSKappa三种模型评估指标对9种物种分布模型进行评价后,选取了三种模型评估指标皆为“极好”(AUC0.95TSS0.90Kappa0.80)的单一模型(包括ANNCTAFDAGBMGLMMARS)构建了集合模型。集合模型构建完成后,得到AUC值为0.99TSS值为0.95Kappa值为0.80,三种模型评估指标皆为“极好”,集合模型精度较单一模型显著提高。通过构建最优集合模型能够提高物种分布模型的预测精度,使得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2)熊本牡蛎当前在我国沿海岸线连续广泛分布,南起海南省和北部湾沿岸、北至江苏省连云港市沿岸。预计未来我国沿岸熊本牡蛎在大致保持其当前气候情景下的适生区的同时,将随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升高不断向北扩张适生区,覆盖山东省至辽宁省沿岸的大片区域,北部适生区内的适生情况会逐渐变好。适生区中部和南部将保持相对稳定。适生区南端不会有明显的纬度迁移,大致稳定在海南省和广东省沿岸,但南部适生区内的适生情况会随着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的升高逐渐下降。未来一个世纪内,我国近海的熊本牡蛎分布范围极有可能会越过苏北生物地理屏障,并不断迁入北方沿海地区。熊本牡蛎作为潮间带物种中向北迁移的先驱物种,其分布范围的显著变化很可能预示着未来将会发生一场巨大的南方物种向北迁徙活动。

3)离岸距离是熊本牡蛎建模过程中重要性最大的环境变量,这说明离岸距离这一变量在限定熊本牡蛎适生区为潮间带范围时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影响熊本牡蛎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是温度,当前情境下熊本牡蛎的平均温度生态位约在23-26℃,未来熊本牡蛎会向更低温的环境(约16-20℃)扩张生态位,同时原先23-26℃的生态位将略向更高温的环境(约26-28℃)漂移。盐度和酸碱度的重要性大致相同,且未来熊本牡蛎预计保持与当前大体上一致的最大盐度生态位和酸碱度生态位。熊本牡蛎在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与当前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特征,但是可能会占据与如今显著不同的生态位空间。

语种中文
目次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3

1.2.1 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的影响    3

1.2.2 物种分布模型       4

1.2.3 物种分布区中的生态位动态量化   6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7

1.3.1 研究内容 7

1.3.2 技术路线 8

2 数据获取及预处理  10

2.1 物种分布数据的获取和预处理   10

2.1.1 物种分布数据的获取  10

2.1.2 物种分布数据的预处理     10

2.2 环境变量数据的获取和和筛选   11

2.2.1 环境变量数据的获取  11

2.2.2 环境变量数据的筛选  13

2.3 本章小结    17

3 模型构建及评估      18

3.1 biomod2程序包 18

3.2 模型构建    20

3.2.1 单一模型构建       20

3.2.2 集合模型构建       21

3.3 模型评估    21

3.3.1 模型评估指标       21

3.3.2 模型性能评估       22

3.4 本章小结    23

4 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24

4.1 用于构建集合模型的单一模型适生区分布预测   24

4.1.1 基于ANN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24

4.1.2 基于CTA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26

4.1.3 基于FDA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28

4.1.4 基于GBM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29

4.1.5 基于GLM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30

4.1.6 基于MARS模型的适生区分布预测     32

4.2 集合模型适生区分布预测    34

4.3 环境变量重要性分析     37

4.4 本章小结    38

5 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的生态位动态量化 40

5.1 气候生态位的动态量化分析       40

5.2 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的气候生态位动态量化特征      41

5.3 影响熊本牡蛎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变量的生态位变化     44

5.4 本章小结    46

6 讨论与结论       47

6.1 讨论     47

6.1.1 影响熊本牡蛎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47

6.1.2 各模型对熊本牡蛎适生区分布预测结果的异同       48

6.1.3 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在我国近海整体分布格局和迁移趋势 49

6.1.4 气候变化下熊本牡蛎在我国近海的生态位动态变化      50

6.1.5 熊本牡蛎迁入北方带来的养殖机遇和生态挑战       51

6.2 结论     52

6.3 不足与展望       53

参考文献    55

附录     73

致谢     79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相关学术成果   81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5257]  
专题海洋研究所_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冰娴.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近海熊本牡蛎潜在分布和生态位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