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因子分析(英文)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魏玺3; 阳大智1,2; 蔡湘文3; 邵亚3; 唐湘玲3
刊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出版日期2024
卷号N/A页码:1-17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驱动因子 Google Earth Engine 漓江流域
产权排序2
英文摘要评价生态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对区域生态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 计算1991年、2001年、2011年和2021年4个时期的漓江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 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 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进一步定量解析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因素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 (1) 1991—2021年,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和好的区域面积增加19.69% (3406.57 km~(2)), 差和较差区域面积减少10.76% (1860.30 km~(2))。(2)从空间上看,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中部低四周高的格局, 其中, 桂林市区、平乐县、灵川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永福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部和西北部)等高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3) 1991—2021年, 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高-高集聚区以林地和草地为主, 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低-低集聚区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 生态环境质量较差。(4)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且两者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力也最大。研究旨在加强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的认识, 为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关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5984]  
专题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蔡湘文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魏玺,阳大智,蔡湘文,等.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因子分析(英文)[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4,N/A:1-17.
APA 魏玺,阳大智,蔡湘文,邵亚,&唐湘玲.(2024).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因子分析(英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N/A,1-17.
MLA 魏玺,et al."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驱动因子分析(英文)".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N/A(2024):1-1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