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徐佩4; 冯婷3,4; 李亮2; 逯亚峰4; 许利1
刊名中国环境监测
出版日期2024-06-15
卷号40期号:03页码:146-155
关键词城市河流 污染源 水环境 城市绿地 冗余分析
ISSN号1002-6002
DOI10.19316/j.issn.1002-6002.2024.03.15
英文摘要土地利用是影响河流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型城市河流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组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方式仍不清晰。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的府河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对象,设置17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COD_(Mn)、NH~+_4-N和TP 3个水质指标开展连续监测。同时,还获得了相同时段内的降水数据和基于高分卫星(GF-1)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分析以及冗余分析方法,探讨河岸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结构、组成对府河及支流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取河段从上游到下游的COD_(Mn)、NH~+_4-N和TP浓度均呈增加趋势,这3类污染物在上游第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依次为1.73、0.26、0.06 mg/L,到下游最后一个监测断面浓度为2.59、0.97、0.15 mg/L。相对于干流,府河支流污染物浓度无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时间上看,6—9月水体中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基于冗余分析的结果发现,在河段2 000 m缓冲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水质的影响最明显,校正后的解释度达57%,表明河段内污染物质主要源于此区域。该范围内,建设用地与其他生产用地可能是COD_(Mn)与NH~+_4-N的主要源区,农业用地是TP的主要来源,生态用地对于COD_(Mn)与NH~+_4-N具有一定的吸收分解作用。但是,研究区生态用地以园林绿化用地为主,需要施用磷肥,可能成为水体TP的重要贡献源。因此,合理规划河流2 000 m缓冲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比例,控制园林绿化用地的施肥用量,是保障成都市城市河流水环境安全的重要途径。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7769269
源URL[http://ir.imde.ac.cn/handle/131551/58287]  
专题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_山区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单位1.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环境保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徐佩,冯婷,李亮,等. 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监测,2024,40(03):146-155.
APA 徐佩,冯婷,李亮,逯亚峰,&许利.(2024).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中国环境监测,40(03),146-155.
MLA 徐佩,et al."基于冗余分析的成都市府河缓冲带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中国环境监测 40.03(2024):146-15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