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日变化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晓新 ; 牟长城 ; 闵长林 ; 刘霞 ; 吴云霞 ; 冯登军 ; 石兰英 ; 程伟
刊名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出版日期2009
卷号37期号:11页码:92-95
关键词小兴安岭 湿地 CH4通量 日变化 温度 水位
合作状况其它
中文摘要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小兴安岭7种沼泽类型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甲烷(CH4)通量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无统一的日变化规律,且与温度和水位两个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弱。7个沼泽类型中,仅毛赤杨(Alnus sibirica)沼泽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沼泽甲烷通量峰值在生长季初期、中期、末期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且都为单峰曲线;苔草(Carex schmidtii)沼泽、灌丛沼泽和落叶松(Larix gmelinii)—泥炭藓(Sphagnumspp.)沼泽甲烷通量的峰值在不同时期出现的时间不同,多数为单峰曲线;落叶松—苔草沼泽和落叶松—藓类沼泽甲烷通量速率较小,多数时间吸收甲烷,没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不同类型沼泽和生长期之间甲烷通量没有统一的日变化规律,说明在进行区域甲烷排放总量的估测时,增加每天的观测频率,或者长期、大量的观测数据可能会对提高估测精度有很大帮助。
收录类别CSCD
语种中文
CSCD记录号CSCD:3723240
公开日期2010-11-08
源URL[http://159.226.123.10/handle/322005/371]  
专题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_湿地与全球变化学科组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晓新,牟长城,闵长林,等. 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日变化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92-95.
APA 孙晓新.,牟长城.,闵长林.,刘霞.,吴云霞.,...&程伟.(2009).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日变化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37(11),92-95.
MLA 孙晓新,et al."小兴安岭沼泽甲烷通量日变化分析".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37.11(2009):92-95.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