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对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世豪5,6; 孙朝阳4; 黄麟3; 徐新良2; 师华定5; 韩冬锐1; 谷庆宝6; 刘寒冰5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4
卷号N/A期号:24页码:1-14
关键词城市绿地 景观结构 城市热环境 气候模拟
产权排序4
英文摘要城市热环境问题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绿地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热环境问题。然而在精细尺度下,不同景观结构绿地的降温能力及昼夜差异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地面高程、人为热排放和气象数据等,利用UrbClim模型模拟了夏季高温日北京城区高分辨率逐小时气温,解析了精细尺度下城市绿地的景观结构特征,揭示了不同结构绿地昼夜降温效果的差异规律。结果显示:北京城区内部的UHI由一个主热岛和分散在周围的多个小热岛组成,北部气温较高、东南部气温较低,白天的最高气温范围是30.7—34.2℃,夜间最低气温范围是26.0—31.7℃。绿地景观结构显著影响气温的空间格局和波动变化,高覆盖绿地夜间降温效果减弱,并能减小每日的气温波动程度,尤其是当绿地超过80%时效果最显著。面状、聚集斑块绿地气温稳定性要强于线状、零散斑块绿地。植被类型对昼夜气温调节作用不同,白天乔木灌木降温效果比草地更显著,而夜间乔木保温作用明显。此外,在一天最热的时刻,绿地百分比高、斑块为面状且聚集、植被类型为乔木的绿地在白天的降温效果最佳,而在夜间最冷的时刻,这种绿地减缓了白天热量的消散,保温效果显著。本文可为相关部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和城市热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7840]  
专题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孙朝阳
作者单位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国家气候中心
5.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
6.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世豪,孙朝阳,黄麟,等. 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对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24,N/A(24):1-14.
APA 王世豪.,孙朝阳.,黄麟.,徐新良.,师华定.,...&刘寒冰.(2024).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对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生态学报,N/A(24),1-14.
MLA 王世豪,et al."城市绿地景观结构对夏季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生态学报 N/A.24(2024):1-1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