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油松与辽东栎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的影响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肖杨3; 陈璐璐2; 吴传敬3; 张雨雪1; 孙建新3
刊名应用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4-08-18
卷号35期号:08页码:2099-2107
关键词共生生境 外生菌根 外生菌根形态 养分获取策略
产权排序2
英文摘要菌根多样性和形态可塑性决定了寄主植物适应生境变化的能力。为了解针阔叶树种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特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本研究调查了山西太岳山油松和辽东栎纯林及混交林(油松与辽东栎3∶1混交、1∶1混交、1∶3混交)外生菌根形态特征,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林型中油松和辽东栎外生菌根均以无外延菌丝或极少外延菌丝的密接型为主;油松在混交林中根部密接型和中程型外生菌根的根尖数量分别比纯林显著升高3%~10%和10%~16%,辽东栎在混交林中根部密接型外生菌根养分获取类型的根尖数量比纯林显著升高5%~10%;油松和辽东栎在混交林中外生菌根Simpson形态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纯林。冗余分析表明,油松中土壤氮磷比对其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最大(解释率为7.5%),其次为土壤含水率(5.2%),而土壤碳含量对辽东栎外生菌根形态变异的影响最大(3.5%)。油松和辽东栎在混交时均可以通过外生菌根的形态变异以适应对土壤养分的竞争和共享。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7882]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孙建新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3.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杨,陈璐璐,吴传敬,等. 油松与辽东栎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4,35(08):2099-2107.
APA 肖杨,陈璐璐,吴传敬,张雨雪,&孙建新.(2024).油松与辽东栎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35(08),2099-2107.
MLA 肖杨,et al."油松与辽东栎混交对外生菌根形态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 35.08(2024):2099-2107.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