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于DO指数的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协同集聚测度与动态演化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孙涵1,2; 岳焕印1,2; 孙威1,2; 黄宇金3,4
刊名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出版日期2024-09-12
卷号26期号:09页码:2123-2139
关键词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 DO指数 京津冀 制造业 协同集聚 企业数据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在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要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也被引入经济学文献中。以地理邻近性为基本特征的集聚经济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并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与GIS交叉研究的领域。Ripley’s K函数属于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基于距离的方法,也被称为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DO指数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于K函数,DO指数更符合经济学中企业不完全随机分布的计算标准。本文根据2008年和2018年经济普查数据,以《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为参考标准,清洗数据后利用DO指数测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 2008年和2018年分别有85.47%和82.53%的制造业产业对发生协同集聚,平均强度由0.030变为0.029,10年间协同集聚的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但协同集聚强度高的TOP 20行业对明显向河北省扩散;(2)协同集聚发生的尺度范围扩大,2008年全部行业对协同集聚的显著尺度范围是25~68 km,2018年则是55 km以内和75~103 km。省市边界临界值约为75 km,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制造业跨省级行政区的合作更多,而TOP 20行业对的跨行政边界特征更加明显;(3)制造业协同集聚呈现“两极分化”特点,行业间协同集聚强度值高的更高,但中等强度协同集聚的行业对强度值变低。2018年第一个局部高值出现的尺度为54.5 km,小于2008年的68 km,但整体上显著尺度范围又大于2008年,协同集聚的行业对空间分布尺度范围小的更小,大的更大,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协同集聚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7851]  
专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孙威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
4.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涵,岳焕印,孙威,等. 基于DO指数的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协同集聚测度与动态演化[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4,26(09):2123-2139.
APA 孙涵,岳焕印,孙威,&黄宇金.(2024).基于DO指数的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协同集聚测度与动态演化.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6(09),2123-2139.
MLA 孙涵,et al."基于DO指数的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协同集聚测度与动态演化".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6.09(2024):2123-213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