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不平等性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曹越 |
答辩日期 | 2024-06 |
文献子类 | 专业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李广东 ; 李铭 |
关键词 | 居民绿地暴露度 时空演变 不平等 绿地质量 街区尺度 |
学位名称 | 硕士 |
学位专业 | 资源与环境 |
英文摘要 | 保障城市居民能够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绿地对于促进城市环境正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之前的大多数研究过于强调绿地数量的不平等,而忽视了居民周围城市绿地质量的不平等。此外,鲜有研究涉及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一个结合绿地质量与数量的居民绿地暴露度评估模型,旨在探究1990-2020 年期间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不平等性。研究首先绘制了1990-2020 年四期中国城市绿地数据集,随后在统一框架下系统性量化了多个时期城市尺度居民绿地暴露度,评估了2020 年中国334 个城市119692 个街区的居民绿地暴露度,随后使用Palma 系数评估了城市内部不同街区居民所面临的绿地暴露不平等程度,最后分析了可能造成这种绿地暴露不平等的潜在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分析30 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与挖掘了城市绿地建设水平较为薄弱的区域与时期,既可以在宏观尺度上对全国城市绿地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也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指导城市内部绿地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绿地,为城市环境正义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决策支持。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1990-2020 年城市绿地时空演变过程分析表明,30 年来中国城市绿地覆盖率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20 年城市平均绿地覆盖率最高,为43%。从空间格局上来看,城市绿地覆盖率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高西低”格局一直存在,其中以2020 年最为明显。此外,城市内部绿地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城市规模而有所变化,大型城市的中心地区绿地较为匮乏,而小型城市的中心地区则呈现出明显的绿地集聚分布现象。 (2)居民绿地暴露度评估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与城市绿地覆盖率具有高相关性,但居民绿地暴露度远低于城市绿地覆盖率。此外。研究发现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高西低”格局一直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更加明显。从街区尺度来看,不同规模城市的高、低绿地暴露区域在城市内部呈现出鲜明的空间分布差异。在较大的城市中,绿地暴露度呈现“中心低外围高”的空间分布模式。而在较小规模的城市中绿地暴露度则呈现相反的空间分布模式,即“中心高外围低”。 (3)2020 年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不平等评估结果表明,中国各城市绿地暴露的Palma 系数平均为0.97,表明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存在广泛的不平等性,绿地收益位于前10%的居民享有的平均绿地收益大约是后40%居民的平均绿地收益的四倍。居民绿地暴露不平等程度存在明显的南北分异格局,大多数北方城市的Palma 系数均大于1,而南方城市的Palma 系数则普遍小于1。此外,研究发现,相比于绿地数量上的差异,城市居民所面临的绿地质量不平等现象更加严峻。 (4)影响居民绿地暴露不平等的潜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属性变量(城市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均GDP、政府公共预算支出)与居民绿地暴露不平等性相关性较低。研究所选定的变量(年均温度、居民绿地暴露度、连接度指数和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可以有效解释城市内部居民绿地暴露的不平等性,R2 为0.444。此外,仅纳入表征城市绿地结构的景观指数的回归模型3 表明,城市内部绿地连接度越高(CONNECT 值越大),形状越复杂(SHAPE_MN 值越大),绿地斑块最近邻距离越小(ENN_MN 值越小),越有可能减少居民绿地暴露不平等程度。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在未来绿地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增加对城市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更多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城市绿地分割成更小且复杂的斑块,分散地建设在居民周围,从而增加不同街道居民接触绿地的平等性。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80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8046]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曹越. 中国城市居民绿地暴露度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不平等性[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