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公元3世纪以来河西走廊地区干湿变化及其与农牧战争关系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唐飞
答辩日期2024-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张永
关键词河西走廊 树木年轮 年际干湿变化 农牧战争 气候重建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气象学
英文摘要长期以来,气候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而河西走廊作为中西方交流的通道,也是历史时期游牧和农耕民族战争的高发区、社会冲突的核心区。然而年-十年分辨率的史料记载在西北地区很少见,且存在高分辨率古气候资料的空间分布有限且不均匀的问题。因此,现有气候与战争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或全国范围,西北地区、尤其是河西走廊地区较少被关注。此外针对于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变化与战争之间潜在关系的研究缺乏对战争类型的详细划分,尤其对短期年际尺度上气候变化与战争联系的研究较少。针对以上的问题,本研究利用祁连山中西部已有的5 条近2000 年的树轮湿度敏感年表数据,以及在中部新建立的一条树轮宽度年表(KBG),利用相关分析调查序列的气候指示意义,并采用CPS(Composite-Plus-Scale)方法合成年表,进而重建研究区的干湿变化。同时搜集了晋朝至清朝这一时间段内有明确记载战争发起方的战争事件共86 次,包括68 次游牧战争以及17 次农耕战争。采用时序叠加方法分析公元3 世纪以来河西走廊地区干湿变化与农牧战争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得出了以下结论: (1)在河西走廊地区,树轮宽度年表主要与5-6 月自校正帕尔默干旱指数(self-calibrated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scPDSI)显著性相关(r=0.65,p<0.01)。 (2)利用合成树轮宽度年表重建了河西走廊地区公元230-2000 年的5-6 月平均scPDSI,方差解释量为42.3%。重建序列中有67 个极端干旱年以及22 个极端湿润年,其中最干旱的年份为公元456 年,最为湿润的年份为公元430 年。有21 个干旱期,持续时间最长为公元699-712 年,有8 个湿润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为公元1089-1096 年。 (3)在晋南北朝和北宋时期,游牧战争爆发前的气候条件普遍较为干燥;而唐朝、南宋和明朝三个时期,游牧战争前的气候条件则相对湿润。当河西走廊地区存在多个小国时,干旱的气候条件可能加剧了资源和土地的竞争,从而增加了游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相反,当该地区隶属于一个大国时,湿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牧场的扩张和资源积累,进而促使游牧民族向外扩张,引发战争。 (4)晋朝与唐朝时,农耕战争发生前的气候条件偏向于湿润;明朝和清朝时,气候条件偏向干旱。气候条件湿润时,有利于农耕民族进行农业生产资源的积累,这有助于他们收复或平定河西走廊地区的战乱;然而,干旱的气候条件则可能间接促使农民起义或反叛形式的农耕战争发生。
语种中文
页码72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8052]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飞. 公元3世纪以来河西走廊地区干湿变化及其与农牧战争关系[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