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础设施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模拟——基于CGE模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陈宁康
答辩日期2024-05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李裕瑞
关键词基础设施投入 城乡劳动力转移 城乡收入差异 城乡融合 多区域动态CGE 模型
学位名称硕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地区面临挑战和机遇。基础设施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连接城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桥梁。精准和差异化的基础设施投资是理解劳动力转移、减少地区差异、推动社会公平和城乡融合的关键。针对基础设施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异影响的科学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多区域动态CGE 模型,设置多情景模拟探讨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投入作用于劳动力转移,从而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以及城乡融合,揭示了基础设施对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收入群体差异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 (1)基础设施多区域动态CGE 模型构建。将全国31 个省份依据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分为三个区域,构建了包含多类型基础设施部门与劳动力模块的三区域动态CGE 模型。结合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城乡融合理论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形成了一个多层次、跨学科的系统理论框架。该框架强调基础设施投入在劳动力转移和城乡收入差距变化中的作用机制,通过交通、生活、互联网、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五类基础设施的不同投入强度,分析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融合的影响。模型架构方面,创新性地引入了多类型基础设施部门、多属性劳动力要素,以及按收入细分的城乡居民账户。基础设施模块涵盖交通、生活、互联网、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五类关键领域,而劳动力模块则将劳动力细分为城镇劳动力、农村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三大类,探讨其转移机制。模型具备时空分析能力,能够动态模拟基础设施投入对不同区域在短期和中长期内的经济影响。研究使用2017 年的省级投入产出表和其他社会经济数据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并模拟了2017 至2030 年间基础设施投入的短期与中长期效应,探讨基础设施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从而推动城乡融合的具体路径。 (2)基础设施对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基础设施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滞后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1 和区域2,基础设施投入随时间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度,表现出与劳动力数量的正向增长关系。然而,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区域3,基础设施投入反而伴随劳动力市场的逐渐萎缩,表明在资源分配和基础设施效率方面可能存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投入在短期内增加了城镇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劳动力数量, 但中长期观察显示,区域3 的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呈现下降趋势。基础设施投资还影响了城乡劳动力结构。在区域1 和区域2,劳动力总体包括城镇劳动力和农村非农业劳动力呈现流入状态,而区域3 的农业劳动力外流,显示出基础设施改善初期促使劳动力从低发展地区向高发展地区、从农村到城镇的转移和非农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发展。 (3)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区域GDP 及人均GDP 而言,在快速发展的区域2 中,基础设施投入兼具短期直接效应与长期间接效应,持续促进经济增长与人均GDP 的提升。而在区域1,基础设施主要促使经济向质量型增长转变。区域3 则体现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提升的长期效应,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了经济连接及要素和信息的流动。在部门产出方面,区域1 的制造业和采矿业因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而显著增长。到2024 年,所有区域的基础设施长期投资效益开始显现,尤其是在能源与资源产业。进入2030 年,科技和环保产业的增长尤为突出,增强了区域1 的绿色竞争力。而区域2 和区域3的农业和服务业表现相对落后。 (4)基础设施对城乡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差异的影响。在区域1,基础设施投入主要提升了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效缩小了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而在农村,高收入居民因基础设施改善直接受益于农业生产效率和市场接入提高,加剧了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在区域2,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增强明显提升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但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反而拉大城乡差距。区域3 的情况则更复杂,短期内基础设施改善显著提升了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但长期看,城市高收入居民获益更大,反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 (5)基础设施投入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城乡融合指数变化反映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城乡融合进程的复杂性。在区域1,基础设施改进,如交通、通信和公共服务的增强,有效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扩大了其市场接入和就业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人口流动,增强了城乡融合。区域2 中,基础设施投入最初集中于城市,短期内对城乡融合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融合指数逐渐上升,显示长期投资的必要性。区域3 则因基础设施投资投入不足或效率低下导致城乡融合指数的下降,强调了基础设施精细化布局的重要性,重点应改善农村落后地区的孤立状况。 总体而言,基础设施投入通过作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与流动性,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促进了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集聚,提升区域发展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减少社会不公平。而在欠发达地区,其带动效应尚不明显。随着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深化,有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与城乡融合。因此,精细化、差异化的基础设施投入是实现区域发展均衡、缩减社会不平等,并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
语种中文
页码128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8066]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宁康. 基础设施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影响模拟——基于CGE模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