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空间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驱动机制及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曹可心
答辩日期2024-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刘盛和 ; 邓羽
关键词城市更新 空间治理 政策一致性 居住隔离 产业升级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城市更新是构建可持续城市和落实我国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2023 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16%,进入城镇化后半期,亟需探索从增量向存量发展转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将城市更新上升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然而,城市更新研究面临诸多挑战。更新项目的空间范围小、时间过程长、属性变化复杂,导致以往用于识别城市扩张的数据和方法无法适用。而且,城市更新过程涉及多方利益冲突,构成复杂的治理挑战,导致单一的理论分析范式与空间模拟方案难以深入本质。因此,亟需从空间治理视角切入,框架性地定量研究城市更新的驱动机制和社会经济影响,以期丰富城市更新的理论视域和实践支撑。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首先建立了城市更新时空数据库,并定量分析城市更新的空间格局、驱动机制和社会经济影响;其次,从空间治理视角构建了涵盖“一致性、实效性、治理结构”的城市更新综合评价理论框架;第三,依据该框架厘清了城市更新与空间政策的“一致性”,评估了城市更新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效性”,总结了城市更新治理模式下的协同机制及治理特点。主要结论如下: (1)城市更新空间治理综合评价理论框架涵盖一致性、实效性和治理结构三大维度。本文运用演绎和归纳结合的方法论,阐明了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以空间政策为核心的概念内涵,构建了涵盖一致性、实效性和治理结构三大维度的综合评价理论框架。以深圳为例,证实了该框架用于指导城市更新“格局-机制-效应”研究的适配性,提供了从空间治理维度理解城市更新的理论视角。 (2)深圳城市更新项目空间分布呈现总量增高、异质性显著、市场机制不平衡的特点。本研究融合多源统计数据和城市大数据,构建了城市更新时空数据库,全面认知了深圳城市更新项目时空分布格局和多维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深圳城市更新项目数量占比在57%至71%之间波动;更新项目在主城区内连片分布并逐渐向外围扩散,以工业用地为主要来源,占比达66%;城市更新空间分布受到社会经济、区位、人口、地价和政策等因素影响,其中政策、区位、地价等政策端和供给端因素作用强于需求端因素。 (3)深圳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一致性近60%,且政策效果对空间、时间和交互性敏感。本研究构建了城市更新与空间政策一致性分析框架,该框架涵盖总量控制、结构引导、土地管控和城市更新规划等多尺度空间政策。研究发现,深圳城市更新项目与更新规划的一致性约为59.2%,反映了政策管控与市场自主行为的共存现象;空间方面,小尺度政策的管控效果更显著,微观政策可将城市更新概率提高2.04 至3.77 倍;时间方面,主要政策管控效果随时间增强,最高比前一阶段提高了151%;交互性方面,不同尺度政策之间存在相互增强或减弱作用,多部门协同和政策工具多样化有利于强化政策间的交互效应。 (4)深圳城市更新的空间治理实效性结果表现为促进产业转型和增加社会隔离。本研究聚焦于两个关键维度:居住隔离和产业转型,定量研判城市更新的社会经济影响。经济方面,城市更新对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的积极影响。具体而言,城市更新促使低附加值产业企业退出,同时吸引文化艺术、教育和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行业企业进入,对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产生积极作用。社会方面,城市更新对不同尺度居住隔离的差异化影响。具体而言,城市更新通过吸引更多高收入群体进入特定区域,虽然在微观层面减少了隔离,但实际上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同质化,从而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加剧了高收入与低收入人群之间的居住隔离。 (5)深圳城市更新的治理结构总体特征为市场运作、政府调控、公众有限参与。本文提出了基于“治理结构-利益主体-协同机制”的分析框架,选取了两类典型案例,从正反两面辨析城市更新治理结构的优势与挑战。研究发现,深圳城市更新治理结构的主要特征是市场机制的深度参与,即由市场机制确定更新主体,并由更新主体自行制定更新方案;政府扮演引导规范、监督控制,以及参与协调的三重角色,且控制力持续增强;但该模式暂未有效提供公众参与途径,湖贝村更新中的冲突事件暴露了该模式在公众参与和历史保护方面的不足。 (6)“三位一体”集成结果中,治理结构作为深层动因,影响了一致性和实效性的协同变化。本研究揭示了政策一致性、更新实效性和治理结构合理性三大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规划一致性通常与产业类更新的经济效益密切关联,但涉及公共利益的更新项目偏离规划管控的风险更高,更易引发社会可持续性降低风险。更新项目与规划的一致性通常依赖于政府对规划执行的灵活调整,这反映了政府在治理结构中的权力下放。针对深圳城市更新空间治理中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增强规划统筹、支持公众参与、强化遗产保护等优化策略。
学科主题人文地理学
语种中文
页码218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288]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曹可心. 空间治理视角下城市更新驱动机制及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以深圳市为例[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