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多机场体系的形成机理与空间效应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肖凡
答辩日期2024-06
文献子类学术型学位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王姣娥
关键词多机场体系 形成机理 空间效应 都市圈 临空经济
学位名称博士
学位专业人文地理学
英文摘要多机场体系指一个都市圈(区)内由两个或以上提供商业运输服务的大型机场及其他机场形成的机场集合。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机场布局覆盖范围的扩展,机场供需空间发生了变化,在航空市场需求高度集聚的都市圈内布局新机场、构建多机场体系已成为新时期机场发展的重要途径。多机场体系是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载体、我国国家机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响应都市圈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本研究依据交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政治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按照“格局−模式−机理−效应”的逻辑,紧扣多机场体系和都市圈的互动关系,综合运用图论和集合论、计量经济学、大数据、案例实证分析等方法,在明晰多机场体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识别方法,并对其空间格局、竞合模式、形成机理以及交通和社会经济领域的空间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创新体现为:① 提出了“政府−市场−区域”理论框架,为多机场体系提供了有效的地理学解释。② 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空间组织特征的识别方法,并对全球多机场体系进行了量化识别。③ 运用了旅客出行和企业分布等大数据,从而更客观地揭示了多机场体系的空间效应。主要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创新多机场体系识别方法,并描述全球空间格局。通过对多机场体系概念内涵的解析,基于机场与都市圈空间关系的视角,构建了量化甄别多机场体系的两步搜索法,并提出了界定多机场体系的关键参数阈值(70公里)。基于机场−都市圈距离模拟优化阈值的研究发现:2018年全球共有59个多机场体系,其运量规模占全球总量的39.68%。多机场体系的成员机场数量多为2个或3个,并以“一主一辅”布局模式占据主导。机场多在都市圈外围布局,机场−都市圈的平均车程时间为39.35分钟。从空间分布来分析,多机场体系呈现出多核特征,主要分布在沿海发达地区或大洲/国家尺度的区域性中心;多机场体系的运输规模、机场数量、港−城距离等特征表现出一定空间异质性。在空间指向上,多机场体系呈现出中心地指向性和海洋指向性特征。 (2)创新多机场体系航线网络竞合的理论模式及分析方法。以航线网络竞合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出了旅客出行机场选择的嵌套结构,基于改进熵创新了空间竞合的评价方法。研究提出,多机场体系航线网络竞合的理论模式包括“强合作”、“弱合作”、“弱竞争”和“强竞争”四类,其中全球范围内以强合作为主导模式,占比超50%。作为竞合强度的核心解释变量,多机场体系竞合的治理模式包括:正式合作、强制监管、事实互补和正面竞争。其中,机场运营管理方式、中央政府治理策略、航空公司战略、旅客出行需求和市场专业化等关键驱动因素共同形塑了多机场体系的竞合关系。 (3)基于都市圈视角剖析多机场体系的形成机理。构建了多层次视角下都市圈机场体系演化理论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对比分析了上海、北京和广州三个都市圈机场体系的演化路径。对于都市圈中超大型新机场的规划建设而言,国家、区域和地方尺度的空间策略和个体尺度的需求增长前景是主要驱动因素。而新机场规划建设后能否演化作多机场体系,则受到机场属地化改革、老机场−城市关系、新机场规划建设导向等多种权变因素的影响,最终会以推拉作用的方式形塑多机场体系。 (4)基于手机大数据测算新机场通航对都市圈航空运输服务范围的重构效应。借助航旅纵横的值机大数据,基于区域间和都市圈内尺度计算了新机场通航对旅客出行便利性的影响,利用Probit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了其影响机制。以北京为例,在区域间尺度上,新机场通航使得位于偏远地区小型机场的通航点和航班增加,从而提升了北京的连通性。在都市圈内尺度上,新机场通航降低了市内交通的时间成本,北京南城公共交通可达性得到显著提高。在机场选择的影响因素上,地面交通可达性是准确预测机场选择概率的关键要素。 (5)基于企业大数据测度新机场通航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借鉴并引入生存分析的方法,使用上海和北京的工商注册企业全量数据,对新机场通航影响临空经济区企业生存的效应开展了实证研究。在宏观影响上,新机场通航促进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与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构建,进而以新动力源赋能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微观影响上,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分析,新机场通航对浦东机场和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内的企业产生了正向影响,企业退出风险分别下降40%和59%。另一方面,由于分流效应,新机场通航对虹桥机场和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内企业造成了潜在的短期负向影响,企业退出风险分别上涨5%和16%。影响机制主要包括:航空业务转移重塑外部联系、航空公司转场诱发关联企业迁移、新机场的区位重构效应及其功能定位优势。
学科主题人文地理学
语种中文
页码183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292]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肖凡. 多机场体系的形成机理与空间效应[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