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公司的全球化及低碳转型研究:基于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的分析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郭越 |
答辩日期 | 2024-06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杨宇 |
关键词 | 油气公司 全球化战略 低碳转型战略 全球生产网络 全球金融网络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人文地理学 |
英文摘要 | 油气公司作为全球能源生产网络的重要行动者,制定全球化战略与低碳转型战略,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转变。全球油气供需格局的不平衡推动了油气公司全球化运营,以获取更广泛的外部资源和市场份额。同时,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化石能源的转型趋势迫使油气行业面临深刻变革,油气公司通过积极探索多元化能源业务与发展低碳技术,重构其全球业务布局与结构。经济地理学中“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的方法有助于解析跨国企业的投融资活动,其中涉及企业之间、企业之外和企业之内多元行动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也涉及企业内外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网络动态”。 本研究创新地将多尺度的能源企业故事与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视角紧密结合,基于油气行业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借鉴人文地理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等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提出解释全球化战略和低碳转型战略关联机理的概念框架,并在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围绕投资和金融议题进行经验分析。本研究的经验分析部分遵循地理学经典的“格局”“过程”“影响机制”研究范式,分别研究了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中三方面相互关联的问题:一是聚焦企业之间的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考察全球油气公司多尺度并购网络的格局;二是聚焦企业之外的网络(国家-公司关系、全球金融网络),以纵向案例研究的方式,分析中国油气公司“走出去”过程中与商业和金融服务公司、金融中心和离岸司法管辖区的互动过程,以及海外投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及其规避过程;三是聚焦企业之内的网络(业务变革与部门互动),借助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可持续金融政策对油气公司减排行动的影响机制,探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和世界油气公司内部的变革及重构行动的逻辑。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包括: (1)历史梳理显示国际能源体系逐步演进,原油定价体系中多元行动者权力不断博弈,世界各地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公司先后崛起并竞争与合作,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出现新发展趋势。中国油气行业由政府垄断演变为国有能源巨头主导的寡占竞争格局。20世纪80年代,中国海油、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有企业相继成立,并在90年代开启海外投资和贸易,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然而,海外投资环境中的地缘政治问题也威胁其全球化。这些公司同时还需要积极应对全球能源转型,致力于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2)基于“结构性权力”等跨学科理论而提出的综合性概念框架系统地分析了油气公司全球化和低碳转型两种战略的关联机理及内外部驱动因素。内部禀赋结构方面,气候变化推动生产、金融和知识等要素的变革:非常规油气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兴起,公司面临撤资风险和ESG投资压力,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日益重要。外部宏观环境方面,能源安全和“再全球化”是决定油气公司行为的关键因素。未来能源市场充满不确定性,油气公司需在转型和安全之间寻找动态平衡,做出根本性战略转变以适应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油气公司成为全球经济版图的推动者和塑造者。全球资产交易形成了跨国公司之间的网络,大部分油气并购发生在本土境内,仅有较少的比例属于跨境并购,具有地理临近性的并购交易更容易发生,石油公司并购目标的区位选择与多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关系密切相关;从国家和区域特征来看,欧洲和北美地区是全球发起油气并购最活跃区域,油气领域的投资交易过程在全球分布表现为不均衡性,少数国家控制着大量的石油并购主动权,而大多数国家处在接受并购的被动位置;从公司层面看,国家石油公司的全球扩张实力和对石油资产的控制能力不及国际大石油公司。 (4)“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全球融资,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在平衡提升盈利能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追求“在全球化中实现现代化”。“走出去”在复杂的地缘经济空间中进行,涉及全球生产网络、世界金融体系和地缘政治风险,国家和金融机构等企业之外的行动者角色尤为重要。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油气行业自身的敏感性,导致地缘政治风险内生于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并对其中的领先企业产生切实影响。公司回应地缘威胁不是“去全球化”,而是通过撤回中国市场来谋求经营安全。中国“三桶油”还在发展国内可再生能源业务,实现经营的多尺度重构。 (5)在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可持续金融政策是油气公司内部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通过“杠杆效应与绿色创新”和“自愿型环境规制与倒逼减排”两种机制,促进了油气公司减排行动与企业内网络的动态。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可持续金融政策中,尽职管理守则和支持项目目录对降低油气公司排放强度效果显著,投资者ESG整合和国家指导性文件的影响相对较弱;《巴黎协定》的生效为全球可持续金融政策提供了明确方向,在促进各国油气公司降低排放强度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中国相较其他国家,可持续金融政策对油气公司具有较强的减排效应。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中国“三桶油”积极布局差异化的新能源和绿色金融业务,推动企业低碳转型,同时探索绿色产融结合服务模式。 深入探索油气公司的全球化与低碳转型,不仅可以在理论方面拓展在地缘政治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重大挑战影响下的“全球生产网络”研究,而且在实践方面也有助于全面理解全球能源格局的演变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为油气公司在变革时代的商业实践提供研究支撑。 |
学科主题 | 人文地理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85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295]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郭越. 油气公司的全球化及低碳转型研究:基于全球生产和金融网络的分析[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