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结核与肥胖风险的时空演化路径及其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类延辉 |
答辩日期 | 2023-12 |
文献子类 | 学术型学位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王劲峰 ; 柏延臣 |
关键词 | 分异性 结核 肥胖 时空演化路径 预期寿命 |
学位名称 | 博士 |
学位专业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英文摘要 |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与不平等已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健康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现象在两个极端的健康问 题——肥胖与结核——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肥胖通常被认为是发达地区的典型 健康问题,而结核则通常与欠发达地区关联。 结核和肥胖作为全球健康领域的核心问题,其流行对人类的健康和预期寿命 造成了深远的影响。结核病在某些地区高发,显著降低了当地人民的预期寿命。 同时,肥胖作为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关键诱因,同样对人口的预期 寿命产生了负面影响。探索结核病和肥胖的时空演化路径,能够帮我们更好的理 解结核和肥胖的发展演化规律,识别其发展和传播模式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而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本论文从空间分异的角度,采用地理演化树模型,对结核和肥胖的时空演化 路径进行了重构,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基于所构建的疾病演化树, 采用生命表方法计算消除结核死亡和由肥胖引起的死亡可能增加的预期寿命年 数,定量评估了结核和肥胖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本研究的主 要研究结果如下: (1)全球结核病发病率的时空演化路径. 通过分析 2010 年和 2019 年 173 个国家和地区的结核发病率演化树,揭示了 结核发病率在不同的国家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显著分异性。从 2010 年至 2019 年,总体来看,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发病相对 增长率略低于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国家,这与 2010 年来结核病的发展援助增长率 的减缓有关,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面临更大的疾病负担。同 时发现,高发展阶段的国家中结核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这与高结核病发病 率国家向低或中等结核病发病率国家的迁移有关。人均 GDP、城市化率和社会 人口指数(SDI)与结核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对结核发病率的空间格局产 生了显著影响。采用马尔可夫链分析了国家发展阶段的演变,以量化地区结核病 发病率的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在高收入水平国家中,从中高发展阶段过渡至高 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结核病发病率下降最为显著,平均降幅高达-45.24%。2030 年,全球结核病平均发病率将达到 91.581(每 10 万人),然而这个结果仍未达到 “终止”结核病的目标。 (2)结核病对全球预期寿命的潜在影响. 如果消除结核病,2019 年 173 个国家和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从 73.65 岁提升 至 73.99 岁。同时借助结核发病率演化树形态,进一步构建了预期寿命、去结核病死亡后的预期寿命及寿命增加年数的演化树,定量探讨结核对预期寿命的影响 程度。例如,在低收入国家,预期寿命为 65.01 岁,消除结核病后,上升至 66.05 岁。相比之下,高收入国家受结核病影响较小,预期寿命从 81.21 岁上升到 81.23 岁,这反映了高收入国家在卫生保健和疾病控制方面的较高水平,使其能够更有 效地处理结核病。处在最低发展阶段的国家,预期寿命将达到 66.76 岁,较全死 因死亡率的预期寿命(65.87 岁)有了显著提高,这意味着结核病的控制对人类 寿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处于高发展阶段的国家,消除结核病后, 预期寿命为 79.81 岁,与全死因死亡率的预期寿命仅差 0.03 岁。这表明,在中低 发展阶段国家中,结核病对人类寿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采取控制和 治疗结核病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人们的生存期望。而处在较高发展阶段的国家, 结核病并不是十分普遍,因此结核病对预期寿命的影响相对较小。 (3)全球肥胖患病率的潜在影响因素. 通过线性相关性分析,农业就业与总人群、女性及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呈现显 著的负相关关系,社会经济因素(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全球化、医疗保健 服务和高等教育水平)、抑郁症患病率和体力活动不足发生率与肥胖患病率呈现 正相关关系。风险探测的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与总人群、女性及男性的肥胖患病率 均呈现 U 型关系,即患病率呈现先下降,后急剧上升的趋势。通过地理探测器的 q统计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保健服务、农业就业、城市化率和全球化 是肥胖患病率的主导因素,这些因素对男性肥胖患病率的解释力明显高于女性。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所有因素中对总人群、女性和男性肥胖患病率解释力最强 的因素,说明对肥胖患病率有着显著的分异性影响,这进一步强调了较高的经济 水平通常给个体提供了更多的食物选择权利。交互作用的结果表明,对于总人群、 女性和男性肥胖患病率而言,最显著的交互作用来自经济发展水平与抑郁症患病 率之间的交互作用,这可能归因于快速的社会经济转型导致心理压力和困扰水平 增加,进而可能导致异常的饮食行为和久坐的生活方式,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4)全球肥胖患病率的时空演化路径. 通过对 2016 年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肥胖患病率演化树构建,发现肥胖患病 率在不同的气候带和不同的 SDI 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分异性。位于赤道气候带的 地区的肥胖患病率相对较低,而处在冷温气候带的地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肥胖 病患病率呈现出微小的差异,这与其他气候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 SDI 水平方 面,肥胖患病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模式,这意味着高发展阶段的地区具有更 强的健康意识或其他降低肥胖风险的措施。性别差异也在肥胖患病率中表现得尤 为显著:在赤道气候带、干旱气候带、暖温气候带以及所有的 SDI 水平上,女性 的肥胖患病率普遍高于男性。预计到 2030 年,肥胖病患病率将达到 19.84%,并 在 2035 年进一步上升至 20.47%。女性肥胖患病率预计将从 2016 年的 21.15%增长至 2030 年的 23.51%,并在 2035 年达到 24.11%。相比之下,男性肥胖患病率 预计从 2016 年的 15.37%增长至 2030 年的 16.93%,并在 2035 年达到 17.78%。 (5)肥胖对全球预期寿命的影响. 去除因肥胖造成的死亡影响后,2016 年全球 116 个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 从 72.3 岁提升至 73.8 岁。其中,女性预期寿命从 75.18 岁增长到 76.85 岁;男性 则从 69.47 岁增至 70.79 岁。预期寿命及去除因肥胖造成的死亡影响后的预期寿 命在性别、气候带和 SDI 水平呈现了显著的分异性。干旱气候带地区的预期寿命 最低,而暖温气候带最高。去除因肥胖造成的死亡影响后,预期寿命增加年数最 高的地区是冷温气候带,而赤道气候带男性预期寿命增加年数最少。随着 SDI 水 平提高,预期寿命和去除因肥胖造成的死亡后的预期寿命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 预期寿命增加年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意味着在高发展阶段的地 区可能存在更多的健康意识或其他减少肥胖风险因素的措施。分析赤道与干旱气 候带下男性预期寿命的差异时发现,年龄上的差异表现为:在赤道气候带地区, 与肥胖相关的死因在较高的年龄段对预期寿命的差异产生了负面贡献,与肥胖无 关的死因在较低的年龄段对预期寿命的差异产生正面贡献。进一步分析特定死因 时,发现与肥胖相关的死因中,缺血性中风、缺血性心脏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对赤 道气候带男性的预期寿命差异贡献较大,特别是 50 岁以上的年龄段,缺血性心 脏病对预期寿命差异的贡献最为突出。 |
学科主题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55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344]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类延辉. 全球结核与肥胖风险的时空演化路径及其对预期寿命的影响[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