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水土环境微塑料分布与来源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冯三三
答辩日期2023-12
文献子类博士后出站报告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导师卢宏玮
关键词微塑料 土壤 来源分析 青藏高原
学位名称博士后
学位专业地理学
英文摘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由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正在引 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和生态安全屏障,关于环境微 塑料研究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基于在青藏高原典型地区采集的 129 个样点的地 表水(金沙江)、底泥和土壤样品(大棚农田、露天农田、草地等),我们分析 了青藏高原典型区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丰度、组成、来源以及主要环境影响 因素。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水体微塑料的浓度范围是 66.7~ 733.33 个/m3(平均值:355.6 个/m3), 最主要的微塑料形态是纤维状,尺寸大小主要介于 100~500μm 之间, 显微拉曼光谱鉴定表明水体中含量最多的聚合物为聚丙烯。与两年前采 样结果相比,金沙江微塑料平均值略有增加。空间分布来看,从上游到 下游,河流水体微塑料浓度略微增加;支流微塑料浓度高于干流区域, 这反映了支流区域人类活动强度较高。 2.高原海拔高度和人口密度对水体微塑料丰度有重要影响,河流宽度和其 他水文条件也可能影响微塑料在水和底泥中的重新分布。基于条件破碎 模型,表层水中纤维的参数λ将金沙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 段,基于一定假设的来源比例计算表明,中游支流区域来自大气沉降和 生活污水的纤维微塑料占比分别为 56.7%和 43.3%。基于微塑料丰度和 聚合物类型的金沙江微塑料综合风险评估表明,金沙江中微塑料污染的 潜在风险相对较低,其中中下游支流汇入是下游地区潜在风险增加的重 要来源。 3.82 个土壤样品中有 81 个检测到微塑料,浓度范围是 0-190 个/kg(低于 大部分已研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从高到低 依次为:温室大棚>裸露农田>平坦草原>斜坡草原。微塑料主要以薄膜 形状为主,颜色为透明居多。显微拉曼光谱鉴定显示土壤样品中微塑料 的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 4.随机森林模型分析表明,海拔是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微塑料分布的最重 要因素。微塑料丰度与海拔高度呈负相关,这是由于高海拔地区人类活 动较少。交通行为可能是微塑料输入高海拔地区土壤的重要来源。环境 因素风速可能会影响人类活动较少地区土壤微塑料的分布,如草地和裸地。高海拔地区高比例的小尺寸微塑料表明高海拔的特殊自然环境(无 高大植被、强紫外线和强风等)可能有利于地表土壤中微塑料的降解。
学科主题地理学
语种中文
页码110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383]  
专题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冯三三. 青藏高原典型地区水土环境微塑料分布与来源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3.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