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主体需求评估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师满江 |
答辩日期 | 2024-05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郑景云 ; 宁志中 |
关键词 | 自然灾害 灾后恢复重建 灾后需求评估 规划技术 重建得更好 6.17四川长宁Ms6.0地震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地理学 |
英文摘要 | 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重建是灾害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行政组织和社会动员等综合能力,也是降低灾害脆弱性、提升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围绕“重建得更好”,各国、各地区和不同利益主体对如何实现“重建得更好”的理解、途径各不相同,不同利益主体在恢复重建中的协调和沟通机制仍不顺畅,也缺乏多主体参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和有关建设流程的标准。面对自然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日趋频繁的灾后重建工作,解决上述现象或问题,是推动灾后恢复重建的科学性、规范化的必要任务。 鉴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现场调研等方法,首先系统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国际社会灾后恢复重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梳理了近百年以来的以地震、洪灾和火灾为主的典型灾害及灾后的恢复重建案例。然后以2019年6月17日四川宜宾长宁Ms6.0地震灾害为例,评估了本次地震中多元主体恢复重建需求特点,分析了本次重建需求与“重建得更好”核心指标间的差异。最后,基于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基本理论体系,依据多元主体重建需求评估,系统优化了针对重特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目的、流程、内容和方法等技术,并尝试构建基于多主体需求评估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流程。主要结论如下: (1)国际社会对灾害恢复重建工作的关注相对较早,目前在灾后恢复重建的指导框架、多利益攸关方参与共建机制、协调短期与长期恢复目标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国内灾后恢复重建机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到多主体广泛参与的转变,始于唐山大地震,健全于汶川地震,并在芦山地震后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国际社会相比,中国灾后恢复重建具有“制度优、效率高、技术新”的优越特点,但也存在对灾区民众重建需求响应的精准性、多主体参与共建机制的有效性有待提升的现实问题。 (2)分析国际国内典型灾后恢复重建案例,强有力的政府组织领导和广泛的基层社区参与,专注于提升抗灾能力,遵循社会经济发展和尊重当地文化,技术创新等是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成功的主要策略。但大部分灾后恢复重建面临资金短缺、恢复重建规划不完善、难以协调重建速度与质量、灾民和社区参与度不足、灾区风险评估不足、以及多元主体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等共性问题。 (3)长宁M_S6.0地震灾后多主体有政府、灾区居民、地方企业、非政府组织(NGOs)、援助机构、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等。多主体需求呈现多样性、差异性。需求内容包括基本生活援助、产业、住房、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政策规划、赋权、社区重建和可持续生计9个维度共计35项指标项。需求层级呈现从“紧急援助”到“自我价值实现”特征,需求优先级呈从短期恢复需求如住房、基本生活援助、社会保障等与民众生活恢复相关的需求,到长期社区重建、可持续生计、赋权等长期需求的时空(不同烈度范围)差异性。 (4)围绕“重建得更好”目标,在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流程和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从重建目标、重建程序、重建内容和关键技术四方面提出基于多主体需求评估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技术优化建议。一是重建规划编制目标应细化为短期目标(确保受灾民众有房住、就业、生活和教育问题全面恢复,基础设施得到提升,经济和生态得到改善)和长远目标(在城镇五年、农村三年内,全面超过灾前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水平,实现“重建得更好”)。二是重建规划编制程序应新增多主体需求评估和对多主体需求动态响应评估的环节。三是重建规划编制内容应基于综合多主体需求、灾损评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后,新增多主体的近远期需求目标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的分析。四是重建规划编制方法应增加基于多主体参与的重建方案多目标分析(PMCA)方法。 研究基于上述研究,探索性地研发了“基于多主体需求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规程”,以期为国内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规范化提供参考。 |
学科主题 | 地理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19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394]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师满江. 基于多主体需求评估的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技术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