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震早期信号的灾害影响评估及地下空洞自动识别与建模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汪源 |
答辩日期 | 2024-06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 |
关键词 | 地震预警 强震动区域预测 探地雷达 地下空洞识别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地理学 |
英文摘要 | 自然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减轻损失,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面向多种灾害的技术理论和装备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地震灾害和地下空洞灾害的防治与减灾:针对大震强震区预测耗时长且低估明显问题,提出了仅基于近震中附近台站的强震区快速预测技术;针对探地雷达图像处理解译耗时长、数据成果展示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探地雷达数据自动处理与建模的技术流程。研究工作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融合基于阈值的双参数震级估算方法和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台站地面峰值速度(PGV)预测方法,提高了发震初期预测PGV分布图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构造断层模型与震中附近的预测PGV分布图进行搜索匹配,快速预测得到最终强震区。所提方法经2008年5月12日汶川M8级地震、2016年4月16日熊本7.3级地震以及2023年2月6日土耳其7.8级和7.6级双重地震检验验证,证实方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可有效提高大地震可用的紧急处置时间。 (2)基于探地雷达数值模拟数据,集成“直达波去除、滤波、偏移成像、波速搜索”等算法,探索研发探地雷达数据自动处理流程。利用阈值分割方法提取地下异常体剖面轮廓边界,联合多测线构建地下三维点云模型和通用三维模型,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可视化加载。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探地雷达数据的解译效率,支撑解译成果的管理与展示。 |
学科主题 | 地理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5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397]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汪源. 基于地震早期信号的灾害影响评估及地下空洞自动识别与建模[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