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多维评估方法与影响机理研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 | 史东辉 |
答辩日期 | 2024-08 |
文献子类 | 博士后出站报告 |
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授予地点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导师 | 葛全胜 ; 李宇 |
关键词 | 生态系统服务评估 物质量评估 生态遥感 多维评估体系 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 |
学位名称 | 博士后 |
学位专业 | 地理学 |
英文摘要 | 生态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和国际学界研究前沿领域之一。保障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需求和重要基础,科学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对于制定切实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作为案例区,选取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多维评估及影响机理研究,既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内容,也是面向国家需求,为我国类似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借鉴的迫切需要。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1.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总量的空间分布结构在1992年至2022年之间基本保持稳定,形成了以“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邯郸市涉县”一线为界,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结构。 2.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强度得分在1992年至2022年的空间分布结构稳定,沿“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邯郸市涉县”一线,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模式。 3.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能力的短期变化情况具有复杂的时空异质性,没有形成稳定的发展趋势。 4.研究区域内存在沽源县和尚义县2个假性繁荣县,平泉市、遵化市、平谷区、昌平区和邢台县5个隐性退化县。 5.复杂自然、社会多元关键影响因子可归纳为五个主要方面:地表植被覆盖情况、农业活动情况、土壤稳定性、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和经济发展水平。 6.土壤稳定性对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的总量、强度和趋势都产生显著影响,可以认为是决定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情况的最重要的方面;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次之,对总量和强度影响较大。 7.单影响因子对土壤保持生态服务各个维度的空间分布模式的解释力水平各异,其中地形因素、植被覆盖度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是最重要的空间分布模式影响因素。 8.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空间分布模式是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非由某一项影响因素发挥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因子非线性增强和双因子相互增强关系,其中地形因子、土壤结构因子和地表利用情况相互作用的结果几乎可以解释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所有维度的空间结构形态。 |
学科主题 | 地理学 |
语种 | 中文 |
页码 | 97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407] ![]() |
专题 |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_研究生部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史东辉. 京津冀地区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多维评估方法与影响机理研究[D].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2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