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基质刚度及膜张力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窗孔演化的机制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宇
答辩日期2024-11-26
文献子类博士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龙勉 ; 李宁
关键词基质刚度 细胞膜张力 LSEC 窗孔 力学转导
学位专业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其他题名Mechanisms of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fenestra evolution regulated by matrix stiffness and membrane tension
英文摘要

肝血窦内皮细胞(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 LSEC)是肝内特异的内皮细胞,在维持肝脏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LSEC缺少基底膜,表面布满贯穿的孔洞结构,称为窗孔(Fenestrae)。窗孔允许乳糜颗粒、药物、脂蛋白等小分子物质通过,构成了肝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此外,窗孔为T细胞提供直接接触肝细胞的机会,在抗原识别和肝脏免疫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慢性肝损伤引起的肝纤维化早期,LSEC的窗孔结构丢失,发生去窗孔化(Defenestration)或毛细血管化,这是肝纤维化形成的必需初始步骤。去窗孔化的LSEC表现出促炎、促血管生成的连续内皮细胞表型,通过诱导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的激活,使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促进肝细胞损伤并引起持续的炎症反应,加速肝纤维化的进程。在此期间,由于ECM过度沉积引起基质刚度的增加,导致了肝脏组织刚度上调,这是肝脏力学微环境中最显著的变化。已有研究报道了硬基底可以促进LSEC窗孔减少的现象,但是基质刚度通过何种力学转导机制调控LSEC发生去窗孔化目前仍不清楚。此外,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MASLD)的早期阶段,尽管肝脏组织刚度的增加和纤维化尚未发生,LSEC已经出现了去窗孔化;推测过量的脂质可能会在LSEC细胞膜中积累,导致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及脂筏结构增加,从而改变细胞膜张力,对膜变形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产生影响。窗孔是由质膜围成的封闭膜结构,其形成及稳定与膜变形及融合过程密切相关,膜张力对窗孔的直接调控作用及其在MASLD早期LSEC去窗孔化过程中的潜在作用需要进一步探究。因此,本文以肝纤维化和MASLD为背景,选取基质刚度和细胞膜张力为典型力学因素,分别探究力学微环境和细胞自身力学特征对LSEC窗孔的调控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 基质刚度的增加可通过FAK-p38力学转导通路促进LSEC去窗孔化,FAK-p38可作为肝纤维化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构建了弹性模量为2 kPa75 kPa的软、硬两种水凝胶,用于体外模拟健康和肝硬化肝脏组织刚度。在水凝胶基底上培养原代小鼠LSEC后发现,软基底上培养的LSEC可以维持较多的窗孔和完整的筛板结构,而硬基底上的LSEC窗孔数量和细胞孔隙率显著减少,LSEC的分化表型和部分功能丧失,表明硬基底促进LSEC去窗孔化。通过转录组测序、蛋白组学及磷酸化组学分析,并结合STED超分辨成像及小分子抑制剂的使用,对硬基底促进LSEC去窗孔化的力学转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探究。本文发现LSEC通过局部粘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感知基质刚度的增加,激活的FAK将胞外力学信号传递至胞内,诱导p38及其下游分子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激活蛋白激酶2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 MK2)的激活。磷酸化的MK2进一步激活下游LIM激酶1LIM Kinase 1, LIMK1)和丝切蛋白(Cofilin),介导细胞骨架重组,导致应力纤维增多,最终促进LSEC窗孔结构的丢失和分化表型及部分功能的丧失;分别抑制FAKp38-MK2的激活或F-actin的聚合后,硬基底上培养的LSEC均可恢复窗孔结构。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力学转导通路在肝纤维化中的重要性,本文构建了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结果发现给药1周后,肝脏组织刚度增加至对照组的2.5倍,证明肝脏组织刚度的升高发生于纤维化早期,是LSEC去窗孔化的促进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分离不同阶段肝纤维化小鼠内的LSEC并在培养过程中对关键力学转导分子FAKp38-MK2进行抑制,发现已经去窗孔化的LSEC又恢复了窗孔结构及部分分化表型和功能。综合以上结果,增加的基质刚度通过FAK-p38-MK2-LIMK1-Cofilin-F-actin力学传递链促进LSEC去窗孔化,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
  2. 细胞膜张力负调控窗孔,主要由膜成分或脂筏结构所决定。本文首先发展了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和受激发射损耗(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 STED)方法的活细胞成像技术,可以对窗孔的动态演化进行快速长时程超分辨成像,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随后使用小分子化合物改变LSEC质膜成分或结构,结果发现破坏脂筏结构或降低质膜中的胆固醇含量后,LSEC的细胞膜张力减小,窗孔数量增多,而增加质膜中的胆固醇会引起LSEC膜张力的增加和窗孔的减少,表明改变质膜成分或结构可以调节细胞膜张力并影响窗孔。进一步使用不同渗透压的溶液直接调节细胞膜张力,使用Flipper-TR膜张力荧光探针和AFMLSEC膜张力及窗孔进行了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显示由高渗溶液处理引起的膜张力降低可以介导LSEC表面迅速形成大量的窗孔,并随时间持续增加,表现出时间依赖性。而低渗溶液处理引起的膜张力增加会促进LSEC胞体破裂,发生去窗孔化并形成间隔样(gap)结构,窗孔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基本不变。LSEC的细胞膜张力和窗孔演化对高、低渗环境的不对称响应具有一致性。此外,抑制F-actin的聚合也会造成LSEC细胞膜张力的减小,提示基质刚度的增加可能通过诱导细胞骨架重组增大膜张力,进而促进LSEC去窗孔化。以上结果表明改变细胞膜成分或脂筏结构可以调节细胞膜张力及窗孔数量,细胞膜张力对窗孔具有负调控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从基质刚度和细胞膜张力出发,阐明了基质刚度对LSEC去窗孔化的生物力学调控机制,探究了细胞膜张力对窗孔动态演化的负调控作用,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也为MASLD早期LSEC去窗孔化的潜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语种中文
源URL[http://dspace.imech.ac.cn/handle/311007/97694]  
专题力学研究所_国家微重力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晓宇. 基质刚度及膜张力调控肝血窦内皮细胞窗孔演化的机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4.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力学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