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绿度与光合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张焱1,2; 王焕炯1; 高成蹊1,2; 林少植1,2; 周温存1,2
刊名地理科学进展
出版日期2024-12-25
卷号43期号:12页码:2507-2519
关键词植被 春季物候 遥感 时空变化 环境因子 东北地区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植被物候是反映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指标。东北地区植被类型丰富,增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该地区植被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利用2000—2020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数据,提取了东北地区的绿度与光合物候,分析了植被春季物候时空变化,并结合气象数据诊断了影响不同植被类型春季物候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东北地区植被春季物候呈提前趋势,其中基于EVI数据的生长季开始期(SOSEVI)平均以0.657 d/a的趋势显著提前(P<0.05);基于SIF数据的生长季开始期(SOSSIF)平均以0.443 d/a的趋势显著提前。在空间上,SOSEVI和SOSSIF呈提前趋势的像元分别占76.8%和88.5%。(2)植被春季物候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是春季气温和土壤含水量。SOSEVI受春季气温主要影响的像元约占44.5%,受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的像元约占24.5%;SOSSIF受春季气温主要影响的像元占61.5%,受土壤含水量主要影响的像元约占20.0%。春季气温升高和土壤含水量增加是导致春季物候提前的主要因素。(3)不同植被类型春季物候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不同,以阔叶林为主的春季物候变化主要受春季气温影响,草原植被春季物候变化更多受土壤含水量影响。研究揭示了东北地区不同类型植被春季物候变化的时空格局及主导因子,为理解气候变化对区域植被动态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0388]  
专题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王焕炯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焱,王焕炯,高成蹊,等. 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绿度与光合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J]. 地理科学进展,2024,43(12):2507-2519.
APA 张焱,王焕炯,高成蹊,林少植,&周温存.(2024).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绿度与光合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地理科学进展,43(12),2507-2519.
MLA 张焱,et al."中国东北地区植被绿度与光合春季物候特征及其对水热因子的响应".地理科学进展 43.12(2024):2507-2519.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