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格局分析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姚永慧 |
刊名 | 地理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24-11-10 |
卷号 | 43期号:11页码:3045-3057 |
关键词 | 秦巴山区 森林地上生物量 空间格局 生物量密度 阔叶林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生态过渡带,发育了多样而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其森林生态系统及固碳潜力等关系到区域生态平衡及国家双碳政策的具体布局。阔叶林是森林的主要类型之一,目前秦巴山区森林地上生物量研究集中于太白山、神农架、火地塘林区、秦岭中段等地,或只关注单一或几种典型树种的生物量,尚未从区域上系统分析和估算阔叶林生物量的状况。因此,本文利用“中国南北过渡带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267个阔叶林样方数据,基于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法研究地形、气温、降水及人类活动强度(HAI)4个因素对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东部阔叶林地上生物量低,中、西部高;经度方向上呈两种变化模式即南、北两侧山系的生物量自西向东逐渐升高,中部(陇南-汉中-十堰)生物量自西向东逐渐降低;纬度方向上自南向北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模式。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上生物量表现为随海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模式。(2)区域内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格局是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因子的影响作用表现为气温>地形>HAI>降水,即除气温、降水和地形等对植物生长发育、分布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外,人类活动对区域内阔叶林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可以为秦巴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碳存储能力、气候变化等研究提供支撑,也能为国家及区域生态规划、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09466] ![]() |
专题 |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姚永慧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姚永慧. 秦巴山区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格局分析[J]. 地理研究,2024,43(11):3045-3057. |
APA | 姚永慧.(2024).秦巴山区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格局分析.地理研究,43(11),3045-3057. |
MLA | 姚永慧."秦巴山区阔叶林地上生物量格局分析".地理研究 43.11(2024):3045-3057.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