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法的丹霞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以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为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闫罗彬3,4; 李宏卫1; 李汝涓3,4; 肖时珍5; 蔡学婷3,4; 许竣榕3,4; 程亮开1; 齐德利2 |
刊名 | 地理研究
![]() |
出版日期 | 2024-12-10 |
卷号 | 43期号:12页码:3350-3362 |
关键词 | 丹霞景观 美学质量评价 层次分析法(AHP) 特尔斐法 |
产权排序 | 5 |
英文摘要 | 丹霞景观是中国美丽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受游客青睐的旅游资源之一,开展美学质量评价对其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特尔斐法和景观分类结果,将丹霞景区的美学评价目标层拆解为峰林、崖壁、石柱、沟谷和天生桥5个准则层,再从地貌特征、景观美学和观赏者感知3个维度分别建立五种景观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不同景观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美学质量评价模型。依据该模型,选取中国东南部美学价值突出、景观结构相近的5处丹霞景区24处景点进行美学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丹霞地貌景区各目标层对景观美学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峰林、崖壁、天生桥、石柱、沟谷;(2)对丹霞崖壁美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复合性,特别是与水体、人文景观的复合,而色彩性的影响最小;(3)对丹霞峰林美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独特性,特别是造型独特性,而负地貌多样性的影响最小;(4)对丹霞天生桥和石柱美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造型优美独特,其次为体量规模,邻近景观的影响最小;(5)对丹霞沟谷美学质量影响最大的因子为规模大小,细部特征影响较小;(6) 5处景区中广东丹霞山的美学价值最高。此外,基于现场和照片AHP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通过照片对丹霞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具有可行性。最后,依据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评价结果,对丹霞地貌不同景观类型提出针对性保护、利用措施和开发建议。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0332] ![]() |
专题 |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李宏卫 |
作者单位 | 1.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4.西部乡村可持续发展新文科实验室 5.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闫罗彬,李宏卫,李汝涓,等. 基于AHP法的丹霞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以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为例[J]. 地理研究,2024,43(12):3350-3362. |
APA | 闫罗彬.,李宏卫.,李汝涓.,肖时珍.,蔡学婷.,...&齐德利.(2024).基于AHP法的丹霞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以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为例.地理研究,43(12),3350-3362. |
MLA | 闫罗彬,et al."基于AHP法的丹霞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以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为例".地理研究 43.12(2024):3350-336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