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宁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深厚包气带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补给规律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杨凡3,4; 马玉学1; 杨丽虎3,4; 公亮1; 宋献方3,4; 马学东1; 姚东绪4,5; 白明辉1; 赵志超4; 燕凤2
刊名地理研究
出版日期2024-12-10
卷号43期号:12页码:3385-3396
关键词深层土壤水 氢氧稳定同位素 土壤水分运移 黄土高原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研究不同植被类型下深厚包气带土壤水分运移过程与地下水潜在补给规律对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氢氧稳定同位素是土壤水入渗补给过程的有效示踪剂,本研究选取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地区林草地(LC)、林地(LD)、草地(CD)、农田(NT)4个典型不同退耕还林(草)样地土壤剖面,分析土壤质量含水量(SWC)和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δ2H、δ18O和lc-excess)及其垂直变化规律,并通过峰值示踪法计算各剖面的潜在补给量,探究不同退耕还林(草)类型下土壤水分运移过程及地下水的潜在补给规律。结果表明,LC、LD、CD、NT各样地间土壤水SWC和δ18O组成均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4个样地同位素均值发现农田的SWC和蒸发作用最小,这与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相关。厚层包气带中土壤水入渗的同时经历了明显的混合作用,从上至下划分为浅层(0~4 m)、中层(4~10 m)、深层(10~15 m)3个部分。利用方差分析可知,4个样地间土壤水SWC和δ18O在浅层和中层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深层土壤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表明不同退耕还林(草)样地深层土壤水的均一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中地下水潜在补给主要以活塞流为主,通过示踪峰值法计算得到LC、LD、CD和NT的年均入渗补给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1.7 mm/a、18.1 mm/a、22.3 mm/a、15.6 mm/a。综上所述,本研究探讨了宁南黄土区不同退耕还林(草)类型深剖面土壤水分运动过程及其对补给作用的影响,为该地区植被种植模式的规划和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0353]  
专题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杨丽虎
作者单位1.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地质调查院(宁夏回族自治区地质矿产中心实验室)
2.昌黎县水土保持工作站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5.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凡,马玉学,杨丽虎,等. 宁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深厚包气带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补给规律[J]. 地理研究,2024,43(12):3385-3396.
APA 杨凡.,马玉学.,杨丽虎.,公亮.,宋献方.,...&燕凤.(2024).宁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深厚包气带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补给规律.地理研究,43(12),3385-3396.
MLA 杨凡,et al."宁南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深厚包气带土壤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其补给规律".地理研究 43.12(2024):3385-3396.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