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干旱指数对我国主粮作物水分亏缺的适用性及应用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时晓蕊2,3; 洪旭1,3; 朱文彬3 |
刊名 | 应用生态学报
![]() |
出版日期 | 2025-02-14 |
卷号 | N/A期号:0页码:1-14 |
关键词 | 干旱指数 主粮作物 有效降雨量 作物需水量 水分亏缺 |
ISSN号 | 1001-9332 |
DOI | 10.13287/j.1001-9332.202504.023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规模和强度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本研究基于作物生长季节的气象参数和作物生长相关数据,建立了两个新的干旱指数(作物蒸散量-有效降雨量指数CEEP和水分亏缺指数WDI)。将新指数的性能与4个广泛使用的干旱指数(降雨异常百分比PA、相对湿润指数M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进行比较。随后,应用6种指数分析了华北冬麦区和东北春玉米区典型干旱事件的特征,以及1979—2018年干旱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CEEP和WDI有效地捕捉了我国作物缺水和干旱特征,其中,WDI在超过三分之一的省区被确定为最优干旱指数,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地区。在时间变化上,基于WDI,发现华北冬麦区和东北春玉米区的干旱事件无显著趋势。在空间变化上,各干旱指数表现有所差别:在华北冬小麦区,PA、MI和SPI检测出更多的湿化特征,而SPEI、CEEP和WDI检测出更多的干化特征;在东北春玉米区,各指数表现较为一致,在绥化市、大庆市、鹤岗市观察到湿化趋势,在吉林省和辽宁省西部、辽宁省南部、黑龙江省西部及三江平原南部观察到干化趋势。WDI适用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作物水分亏缺分析,能准确反映干旱或湿润趋势空间分布特征,可为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决策提供支持。 |
URL标识 | 查看原文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2230] ![]() |
专题 | 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朱文彬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区域生态与环境变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时晓蕊,洪旭,朱文彬. 多种干旱指数对我国主粮作物水分亏缺的适用性及应用[J]. 应用生态学报,2025,N/A(0):1-14. |
APA | 时晓蕊,洪旭,&朱文彬.(2025).多种干旱指数对我国主粮作物水分亏缺的适用性及应用.应用生态学报,N/A(0),1-14. |
MLA | 时晓蕊,et al."多种干旱指数对我国主粮作物水分亏缺的适用性及应用".应用生态学报 N/A.0(2025):1-14.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