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高寒放牧草地碳循环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王军邦1; 欧阳熙煌1,3; 赵新全2
刊名生态学报
出版日期2024-11-23
卷号44期号:22页码:10119-10132
关键词青藏高原 食草动物 碳固存 气候变化 草地管理
产权排序1
英文摘要叠加食草野生动物和人类需求驱使家畜牧食的放牧草地碳循环是食草动物-草地植物-土壤耦合系统吸收、储存和释放碳的过程。食草动物通过牧食、踩踏和粪尿归还等途径影响草地碳循环过程,但其发挥促进碳吸收和增加碳汇的正效应还是促进碳释放的负效应,仍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鉴于此,通过文献综述阐明食草动物对草地碳循环过程的可能影响及作用机制,提出可能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研究,及碳增汇管理提供基础。研究发现,虽然高寒草地净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汇强度可观,但由于观测站点分布和草食动物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结果可能存在高估固碳速率的情况,同时基于不同方法所得的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特别在放牧条件下,高寒草地碳固存过程更为复杂,食草动物通过改变草地群落组成、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和地上/地下碳分配,显著影响草地植被碳储量和碳循环过程,这些影响同时还收到气候和土壤等多种因素的调控,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目前对高寒放牧草地碳循环的研究仍然缺乏考虑食草动物再分配的影响和强度,同时对植被碳分配如何响应放牧强度的机制和认识、以及放牧管理对草地碳循环的影响机理仍然缺乏深入探究。因此,在未来研究中仍需要深入研究食草动物-植被-土壤之间的碳耦联机制,不断整合地面观测与过程模型模拟,发展针对草地碳汇功能管理模式及不同气候情景的遥感-生态过程模型,为未来高寒草地碳汇功能的演变趋势提出适应性的管理对策。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0402]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通讯作者王军邦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生态系统大数据与模拟中心
2.青海大学,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军邦,欧阳熙煌,赵新全. 高寒放牧草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24,44(22):10119-10132.
APA 王军邦,欧阳熙煌,&赵新全.(2024).高寒放牧草地碳循环研究进展.生态学报,44(22),10119-10132.
MLA 王军邦,et al."高寒放牧草地碳循环研究进展".生态学报 44.22(2024):10119-1013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