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市域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其作用机制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作者 | 孟贵1,3; 王开泳1,3; 王甫园1,3; 李贺2 |
刊名 | 经济地理
![]() |
出版日期 | 2024-11-26 |
卷号 | 44期号:11页码:73-83 |
关键词 |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耦合协调 PVAR模型 作用机制 区域协调发展 长江经济带 |
产权排序 | 1 |
英文摘要 |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应用耦合协调度和PVAR模型分析并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关系基本实现了从轻度失调向基本协调的转变,其中省会城市的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始终保持较高的耦合协调度,且对邻近地级市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2)从不同地区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看,长江下游城市>长江上游城市>长江中游城市。其中,长江下游城市长期处于领先状态;长江中、上游城市在2011—2016年基本相当,但自2017年以来上游城市要明显高于中游城市。(3)目前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尚未形成长期良性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了数字经济增长,而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上游城市和下游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短期推动作用,但对中游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为实现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优解,上游欠发达的地级市应注重发展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中游地区应补齐发展短板,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增长极;下游发达的地级市应注重区域协调问题,统筹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 |
源URL | [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210384] ![]() |
专题 | 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中文论文 |
通讯作者 | 王开泳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孟贵,王开泳,王甫园,等. 长江经济带市域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其作用机制[J]. 经济地理,2024,44(11):73-83. |
APA | 孟贵,王开泳,王甫园,&李贺.(2024).长江经济带市域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其作用机制.经济地理,44(11),73-83. |
MLA | 孟贵,et al."长江经济带市域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其作用机制".经济地理 44.11(2024):73-8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