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草资源分布现状、退化原因与保护对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周毅![]() ![]() ![]() |
发表日期 | 2023-09-30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关键词 | 中国 海草 海草分布 海草种类 主要威胁 海草床保护 |
英文摘要 | 海草床是三大典型的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截至2015年我国近海海草资源分布现状尚不明晰,严重制约了我国海草床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2015~2021年,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借助船只走航、声呐探测、遥感等技术手段,重点对我国近海海草资源的分布面积、种类及主要威胁进行了全面普查,并据此提出我国海草床管理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我国近海海域海草床面积共为26 495.69hm~2,可划分为:温带海域海草分布区和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分布区;我国现有海草4科9属16种。其中,温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17 095.01 hm2,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天津和山东沿海,分布有2科3属5种,以鳗草(Zosteramarina)和日本鳗草(Z.japonica)为优势种,其中唐山乐亭-曹妃甸海草床面积达9 025.56 hm2,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草床;热带-亚热带海域海草床面积为9 400.68 hm2,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分布有4科8属12种,以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菖蒲(Enhalus acoroides)、贝克喜盐草(Halophila beccarii)和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为优势种,以海南海草种类最多(12种)。我国海草床退化原因包括海岸工程建设及围填海活动、陆源污染、渔业活动、大型藻类爆发、互花米草入侵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同时,笔者针对不同威胁类型和强度,提出了因地制宜的保护策略。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0901301号,2022YFF1301402号 ;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110600号 ; 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QYZDB-SSW-DQC041-1号 |
卷 | v.54期:05页:14-23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178 |
ISSN号 | 0029-814X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003]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3.崂山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6.广西海洋科学院(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7.中国海洋大学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9.山东大学(威海)海洋学院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毅,江志坚,邱广龙,等. 中国海草资源分布现状、退化原因与保护对策.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