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Noelaerhabdaceae科颗石长度和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孙晗杰; Beaufort Luc; 安佰正![]() ![]() |
发表日期 | 2023-08-28 |
出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
关键词 | 颗石质量 颗石长度 晚第四纪 西太平洋 |
英文摘要 | 选取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北部边缘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Benham Rise)MD06-3050站位的柱状样沉积物样品,利用双向圆偏光法拍摄并合成图像,通过SYRACO人工智能软件自动识别并测量和计算Noelaerhabdaceae科颗石的平均长度和平均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自35万年以来,Noelaerhabdaceae科平均颗石长度和质量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两者的冰期/间冰期变化特征均不明显。根据颗石长度和质量计算得到的颗石钙化作用指标曲线与前两者的变化趋势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说明研究海区颗石的平均质量和长度均可作为指示颗石藻钙化作用程度的指标。通过与冰芯记录的大气pCO_2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发现在大气pCO_2浓度较高的冰期终止期以及间冰期早期,该科颗石的钙化作用相对较低,表明pCO_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颗石藻的钙化作用。此外,对颗石的平均长度和质量进行23 ka周期滤波,两滤波曲线的变化与北纬15°夏季平均日照辐射曲线的变化较为一致,指示了地球天文轨道参数对颗石藻演化的调控作用。 |
DOI标识 | 10.16562/j.cnki.0256-1492.2023071602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更新世以来热带西太平洋颗石藻钙化作用研究”(4187604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中新世以来印度洋-太平洋暖池水体交换过程及其气候效应”(41830539) ;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新生代西太平洋环境演化的沉积记录及机制”(LSKJ202204200) ; 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MGE2022KG5) |
卷 | v.43;No.204期:04页:40-49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P534.63;P736 |
ISSN号 | 0256-1492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02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崂山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试验室 3.AixMarseilleUniversity,CNRS,IRD,INRAE,CEREGE 4.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 5.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 6.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孙晗杰,Beaufort Luc,安佰正,等. 晚第四纪热带西太平洋Noelaerhabdaceae科颗石长度和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23.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