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南海大气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邢建伟; 宋金明
发表日期2022-11-16
出处热带海洋学报
关键词大气沉降 生源要素 微痕量元素 微塑料 影响因素 初级生产 生态环境效应
英文摘要海–气界面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导致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作为我国和西北太平洋最大的陆架边缘海,南海的大气沉降在其外源输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南海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为源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向海洋的输送日益增强,势必会对南海生态环境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近30年来南海生源要素、微痕量元素以及新污染物微塑料大气沉降的研究报道,本文系统总结归纳了南海大气干湿沉降物浓度、干湿沉降通量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其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南海大气颗粒物浓度相较我国东部近海要低,且基本没有酸雨的沉降,但受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和我国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影响,南海大气碳质气溶胶浓度和沉降量处于较高水平;(2)南海大气干湿沉降营养盐中均以氮占绝对主导地位,且各形态氮的比例在不同海域存在较大差异,沉降物的营养盐结构严重失衡;(3)气溶胶中人为源金属元素的溶解度较高,多数成分以湿沉降为主,大气微塑料多以纤维形态存在,气象条件(降水量、风速等)、源排放强度是控制大气成分浓度和沉降通量的主要因素;(4)大气氮沉降约占南海表层氮输入总量的20%,大气氮的输入会加重海域的低氧和酸化,且营养物质沉降对浮游植物的爆发性增殖有重要作用,大气沉降会对南海这一寡营养生态系统产生多重复杂影响,这与海域水文条件、初始营养状况、浮游植物类群以及大气成分和沉降特征等密切相关。今后应注重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持续发力,聚焦各类大气成分尤其是有机态氮磷和新污染物干湿沉降的精准化常态化监测,从多学科交叉角度深入探明生源要素和微痕量元素大气沉降与南海生态系统之间的影响与反馈机制。大气沉降是南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一环,对南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随着未来南海陆源物质大气沉降作用的持续增强,这一影响必将更趋复杂和深远。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22YFC31043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06035)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9BD068)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汇泉青年学者”人才项目 ;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TO1903)~~
v.42期:03页:21-41
语种中文;
分类号X51;X145
ISSN号1009-5470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247]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邢建伟,宋金明. 南海大气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