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典型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底播增殖容量及其生态效应预测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马文刚; 尹洪洋; 孙春阳; 王兆国; 魏一凡; 冯博轩; 奉杰; 许强; 李秀保; 王爱民 |
发表日期 | 2022-11-15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关键词 | 花刺参 生态容量 Ecopath模型 海洋牧场 |
英文摘要 | 为改善热带珊瑚岛礁型海洋牧场的珊瑚礁生境,实现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产出功能,在对海参等高值经济种开展底播增殖前,科学评估其生态容量是防止引发海洋牧场生态风险的重要保证。运用生态系统模型法评估了三亚蜈支洲岛热带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的底播增殖容量。根据2020~2021年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区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该海域的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介于1~3.52,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牧食食物链为主,总能流中有43%的能量来源于碎屑功能组,其在系统总能流中有重要地位。系统的总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9.353%,略低于林德曼能量传递效率(10%)。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3.726,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为28.834,系统连接指数为0.256,杂食性指数为0.120,系统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2.485%和2.379,表明近岛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且系统稳定性和成熟度偏低,易受外界干扰。根据模型评估的花刺参增殖生态容量为110.21 t/km~2,是现存量的206倍,有较大增殖空间,并且达到生态容量后碎屑组的能量再循环利用效率将显著增加,营养级结构能得到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及成熟度将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可适当采捕与花刺参生态位相近的生物,同时增殖放流其他处于不同营养层次的经济种,从而减少种间竞争,有效利用系统冗余能量,进而扩大花刺参的生态容量,实现海洋牧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ZDYF2021XDNY130号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0901304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097号 ;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19RC070号 |
卷 | v.53期:06页:279-290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S931.1 |
ISSN号 | 0029-814X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251]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大连海洋大学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文刚,尹洪洋,孙春阳,等. 热带典型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底播增殖容量及其生态效应预测.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