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琳地幔柱活动减弱过程中岩浆成因和源区组成演化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 作者 | 赵晗 ; 张国良; 张吉; 王帅
|
| 发表日期 | 2022-06-17 |
| 出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
| 关键词 | 地幔源区 碱性玄武岩 部分熔融程度 橄榄石 卡洛琳海山链 |
| 英文摘要 | 地幔柱活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岩浆作用产物,由楚克(14.8~4.3 Ma)、波纳佩(8.7~<1 Ma)、科斯雷(2~1 Ma)等洋岛构成的卡洛琳海山链是地幔柱活动不同阶段的典型例子,研究该海山链中不同洋岛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有助于加深对地幔柱晚期活动规律的认识。本研究对获取的楚克、科斯雷样品进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及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并与波纳佩岛进行对比。科斯雷和楚克由霞石岩和碱性玄武岩组成,在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上体现出典型碱性洋岛玄武岩的特征。这些样品的橄榄石斑晶具有与辉石岩源区夏威夷OIB橄榄石类似的高Ni、低Ca-Mn的特征,反映其地幔源区可能存在辉石岩。科斯雷霞石岩橄榄石斑晶内存在含碳酸盐的熔体包裹体,反映CO_2在地幔熔融和岩浆成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楚克、波纳佩到科斯雷,La/Sm比值逐渐增大,地幔熔融程度逐渐降低。Nb/Nb*随着La/Sm、Sm/Yb升高和SiO_2降低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地幔熔融程度降低过程中CO_2作用的增强有关。研究认为,楚克、波纳佩、科斯雷等洋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变化由卡洛琳地幔柱热点活动逐渐减弱导致,随着地幔柱活动性减弱,CO_2在火山岩成因上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
| DOI标识 | 10.16562/j.cnki.0256-1492.2022012202 |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部碳循环对典型大洋海山链碱性玄武岩的成因制约”(41876040),“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体系岩浆过程中深部碳循环研究”(91858206) |
| 卷 | v.42;No.198期:04页:129-141 |
| 语种 | 中文; |
| 分类号 | P736.14 |
| ISSN号 | 0256-1492 |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405] ![]()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 3.中国科学院大学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赵晗,张国良,张吉,等. 卡洛琳地幔柱活动减弱过程中岩浆成因和源区组成演化. 2022.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