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流式影像仪在东海海域甲藻藻华研究中的应用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胡晓坤; 赵越; 孔凡洲; 张清春; 严冰; 于仁成
发表日期2022-03-15
出处海洋与湖沼
关键词流式影像仪 米氏凯伦藻 东海原甲藻 有害藻华 东海
英文摘要有害藻华对海水养殖、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已成为全球性的生态灾害。近20年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甲藻形成的有害藻华在东海海域连年暴发,其频率高、危害大,形成及演变机理复杂,对藻华原因种进行监测是开展有害藻华预警和防控的有效手段之一。流式影像技术是显微镜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手段,能快速分析并记录流动液体中的微粒,基于此方法的流式影像仪(FlowCam)能实现对浮游植物样本的高通量处理,可对海洋环境中的有害藻华原因种进行原位监测。研究以米氏凯伦藻和东海原甲藻为目标藻种,建立了东海原甲藻、米氏凯伦藻细胞影像库,通过室内实验测试了FlowCam计数和识别的准确性,并结合航次调查将FlowCam应用于福建近海甲藻藻华的现场检测。结果表明, FlowCam对米氏凯伦藻的计数结果与显微镜观察结果无显著差异,且两者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性(P<0.01)。应用FlowCam自带图像分析软件VisualSpreadsheet,可以实现对混合藻液中目标藻种的自动识别和计数,但对目标藻种的准确识别还需结合人工判读辅助。在2018年4月至6月期间福建近海有害藻华的调查研究中,基于FlowCam计数的东海原甲藻密度与显微镜观察计数结果基本一致,并检测到低密度(<120cells/L)的凯伦藻,表明FlowCam可有效应用于有害藻华的现场监测,有望在今后有害藻华监测和预警中发挥更大作用。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7YFC1404304号 ; 中国科学院地球大数据战略先导专项,XDA19060203号
v.53期:02页:88-97
语种中文;
分类号X55
ISSN号0029-814X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473]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2.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大学
5.山东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6.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胡晓坤,赵越,孔凡洲,等. 流式影像仪在东海海域甲藻藻华研究中的应用. 2022.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