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 作者 | 曾志刚 ; 张玉祥; 陈祖兴; 李晓辉; 齐海燕; 王晓媛; 陈帅; 殷学博
|
| 发表日期 | 2021-10-28 |
| 出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 |
| 关键词 | 海底热液系统 岩浆作用 深海 弧后盆地 西太平洋 |
| 英文摘要 | 研究海底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可为了解西太平洋流固界面跨圈层物质与热交换过程,揭示板块俯冲过程的岩浆活动和资源环境效应提供研究支撑。为此,研究了冲绳海槽热液活动的岩浆环境、马努斯海盆的热液柱以及弧后盆地和洋中脊背景下的硫化物与玄武岩的同位素组成,对冲绳海槽热液区附近玄武岩、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流纹岩及其基性岩浆包体进行了岩相学、矿物学以及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析,对马努斯海盆PACMANUS和Desmos热液区的热液柱及海水进行了测量,在海底热液区岩浆混合过程及时间尺度、透视冲绳海槽深部岩浆房及岩浆演化过程和岩浆对热液系统物质贡献研究方面获新进展,揭示了俯冲蛇纹岩对琉球构造带南部岩浆活动的影响,论证了熔体包裹体对弧后盆地岩浆演化的指示,获得了冲绳海槽玄武质岩浆来源新证据,揭示了弧后盆地与洋中脊硫化物和玄武岩中铁、铜、锌的来源及其同位素在硫化物形成和岩浆活动过程中的分馏情况,明确了热液柱的物理、化学空间结构与物质组成特征,以及热液柱的扩散受深度和底流流速的影响,且热液柱扩散过程中溶解铁浓度异常比溶解锰的维持时间更长。未来,发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和挥发份测试技术,进一步了解西太平洋板块俯冲环境下热液活动与岩浆作用的关系,将有助于海底热液系统及其成矿过程研究获得新进展。 |
| DOI标识 | 10.16562/j.cnki.0256-1492.2021070101 |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太平洋俯冲体系中岩浆活动及其对热液物质供给的制约”(91958213) ; 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课题“菲律宾海板块西边界及东南边界俯冲系统的岩浆构造演化”(GASI-GEOGE-02) ;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冲绳海槽热液活动成矿机理及其沉积效应”(133137KYSB20170003) ; 大洋“十三五”深海资源潜力评估项目课题“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及金属软泥的成矿机理”(DY135-G2-1-02) ; 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特聘专家资助计划项目”(ts201511061)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2013CB429700) |
| 卷 | v.41;No.193期:05页:14-26 |
| 语种 | 中文; |
| 分类号 | P744 |
| ISSN号 | 0256-1492 |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612] ![]()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曾志刚,张玉祥,陈祖兴,等. 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环境研究.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