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夏季宇航员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牟文秀; 杨光; 郝锵; 徐志强![]() ![]() |
发表日期 | 2021-07-15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关键词 | 群落结构 浮游动物 宇航员海 南大洋 |
英文摘要 | 基于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于南极宇航员海使用北太平洋网(0.5m~2,330μm)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浮游动物的丰度、群落结构、优势种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0年南极夏季宇航员海浮游动物总丰度在8.93—102.00 ind./m3之间,最高丰度记录在宇航员海中部靠北区域,浮游动物主要由桡足类、磷虾、毛颚类、浮游被囊类等类群组成。调查海域桡足类丰度对浮游动物总丰度的贡献可达90%以上,其中、大中型桡足类Calanoides acutus, Metridia gerlachei, Calanus propinquus和Rhincalanus gigas分布广泛,而小型桡足类Oithona similis、Oithona frigida、Ctenocalanus citer、Oncaea conifera等在丰度上占比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宇航员海浮游动物在区域上划分为5个群落,普里兹湾涡流、威德尔涡流、南极绕极流南界等物理海洋学过程是宇航员海浮游动物群落分布模式的主要控制因素。另外,生物环境匹配(Bio-env)分析显示,饵料(叶绿素a)也对该海区浮游动物的种群和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217号 ; 自然资源部南大洋专项,IRASCC2020-2022-No.01-02-02B,02-04-02 |
卷 | v.52期:04页:131-141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58.8 |
ISSN号 | 0029-814X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715]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2.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牟文秀,杨光,郝锵,等. 南极夏季宇航员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