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层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张武昌;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
发表日期 | 2021-03-15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关键词 | 浮游生物 生物地理分布 流放 过渡带 水团 中尺度涡 |
英文摘要 | 确定海洋浮游生物的分布区域是海洋浮游生态学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总结了上层海洋(0—200m)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历史、已有的认知及全球变化的影响。对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以分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以及2000年以后三个时期。根据分布区资料的时间长短,浮游生物分布区分为瞬时分布区和时段分布区。大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呈按纬度平行分布的九带式格局:赤道条带、2个中心区条带、2个亚极区条带、位于中心区和亚极区之间的2个过渡区条带及位于南北极海区的2个极区条带。洋流和水团是除过渡区条带之外的生物分布格局决定因素,而过渡区条带的可能调控机制为中尺度涡。在核心区内生物的构成相对稳定,但在不同位置生物的丰度比例可能不同,在环流中心可能有演替顶极。在分布区的外围,洋流和中尺度涡使得生物远离核心区,繁殖能力下降不足以维持种群,从而处于流放状态。相同分布格局的生物扩散能力不同,扩散能力最差的生物是核心种,最强的为先锋种。相邻水团中核心种和先锋种的交汇可以有不同的情形,交汇的位置也会经常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由于纬度的不同和陆地的阻隔,南北半球和不同大洋的相同条带之间有不同的种类。人类活动使得有些近岸种类发生了生物入侵,而全球变暖使得大洋浮游生物分布区向极区移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普及发展,微食物网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研究也逐渐开展。我国的海洋生态学研究正在走向大洋深海,对全球尺度的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的关注逐渐增加,也必将有所贡献。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42030402号,XDA19060201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076139号 |
卷 | v.52期:02页:76-89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178.53 |
ISSN号 | 0029-814X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819]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张武昌,赵苑,董逸,等. 上层海洋浮游生物地理分布. 2021.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