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近40年来对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的新认知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宋金明; 王启栋
发表日期2021-01-08
出处热带海洋学报
关键词新认知 跃层生态系 低氧与脆弱生态带 碳源汇 拟流网理论 生态环境演变 化学海洋学 40年来 南海
英文摘要作为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在全球海洋和海洋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近40年来,南海的化学海洋学研究取得了大量系统的新发现、新认识,提出了不少新的理论观点,对全球海洋学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了南海次表层存在以海水亚硝酸盐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参数极值现象,不同参数水层深度范围不同,由此形成的跃层生态系统有着与其他生态系统显著不同的特点。从系统研究获知,南海碳循环过程十分复杂,生物作用下的生物泵过程以及碳源汇区域和季节变化巨大,南海碳源汇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时间的性质和强度迥异,全年尺度上总体表现为大气二氧化碳的弱源。南海北部的珠江口邻近海域和深海盆的生态环境特征与化学物质循环和陆架边缘海、珊瑚礁等密切相关,但又与陆架边缘海、珊瑚礁等显著不同,表现为珠江口底层存在缺氧现象,珠江口海域是一个以缺氧为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在系统认识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快速、生物过程控制着化学物质的垂直转移的基础上,提出了维持珊瑚礁生态系统高生产力的新机制——"拟流网理论"。对南海沉积物化学的系统研究认识到,沉积物-水体化学物质循环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南海珊瑚礁或沉积岩心化学物质分布变化可反演其历史变化,如南海冰期表层海水古生产力为间冰期的1.6倍;晚中新世南海南部发生了一次"生物勃发事件",其生产力主要受季风和陆源营养物质输入量影响;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在不同区域其影响程度不同等。40年来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的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对系统揭示南海的海洋学过程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未来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也必将为南海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50501) ; 烟台市双百人才项目(2019)~~
v.40期:03页:17-26
语种中文;
分类号P734
ISSN号1009-5470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906]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宋金明,王启栋. 近40年来对南海化学海洋学研究的新认知. 2021.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