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裙带菜虫害生物调查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李晓东; 曾宥维; 冷晓飞; 张明付; 李新正; 逄少军 |
发表日期 | 2020-12-11 |
出处 | 渔业科学进展
![]() |
关键词 | 裙带菜 麦杆虫 污损生物 害虫 线粒体COⅠ基因 |
英文摘要 | 2019年10月下旬,辽宁省大连市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遭受大面积虫害,受灾面积不少于15.36hm~2。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和形态学鉴定,确定了虫害为丹氏麦杆虫(Caprella danilevskii Czerniavski,1868)为代表的麦杆虫属(Caprella spp.)动物暴发生长导致。麦杆虫常见污损于养殖海藻和海水养殖设备上,近年来对我国福建地区的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养殖业、山东地区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我国渤海养殖海区此前未见遭受麦杆虫虫害的严重影响的报道。本研究讨论了气候变暖和漂浮铜藻(Sargassum horneri)在此次虫害暴发中起到的作用,并首次描述了我国同一海区采集到的不同麦杆虫属物种的形态学特征。生产上建议将碳酸氢铵(NH_4HCO_3,俗称"碳铵")制作为传统"挂袋肥"的方式悬挂在养殖筏架上,能够驱散、杀死麦杆虫并提供藻类生长所需的氮元素。采用贝叶斯法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片段构建了麦杆虫属物种的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显示,该COⅠ基因片段长度为479bp,AT含量为63%,转换/颠换偏倚率R值为1.130,序列未发生缺失或插入现象;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231(0.210~0.279),种内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14(0~0.030)。本研究表明,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具有适宜的变异信息,种内保守、种间存在差异,适用于麦杆虫属的物种识别,并为开发麦杆虫属DNA条形码技术奠定了基础。 |
DOI标识 | 10.19663/j.issn2095-9869.20200113002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13B05) ;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计划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汇泉学者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子课题(XDA23050304)共同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78)~~ |
卷 | v.42期:04页:148-160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S946.3 |
ISSN号 | 2095-9869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7934]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4.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功能实验室 5.中国科学院大学 6.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晓东,曾宥维,冷晓飞,等. 辽宁大连裙带菜虫害生物调查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