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李玄; 史会剑; 王海艳; 马培振![]() |
发表日期 | 2020-08-24 |
出处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
关键词 | 软体动物 生物多样性 潮间带 黄河三角洲 |
英文摘要 |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软体动物现状,于2018年秋季和2019年春季分别对建国后4个主要的黄河入海流路潮间带进行了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软件动物2纲11目24科45种,主要优势种有短滨螺(Littorina brevicula)、托氏■螺(Umbonium costatum)、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和秀丽织纹螺(Nassarius concinnus)等,年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11.56个·m~(-2)和222.25 g·m~(-2);各地点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329~1.648,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02~0.678,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298~1.384,仅平均生物量的地点和季节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年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地点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季节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黄河入海流路对软体动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影响显著,这与黄河调水调沙及生态调水工程有一定关系。作为迁徙水鸟的主要食物类群,软体动物对水鸟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其的监测与保护。 |
DOI标识 | 10.19741/j.issn.1673-4831.2019.1066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评估项目 |
卷 | v.36;No.188期:08页:97-105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58.1 |
ISSN号 | 1673-4831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05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武夷山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研究站/武夷山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国家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2.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 3.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玄,史会剑,王海艳,等. 黄河三角洲潮间带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