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 platifrons)实验室蓄养过程鳃部含菌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 作者 | 钟兆山 ; 王敏晓; 孙园园 ; 王孝程 ; 陈浩 ; 孙妍; 李梦娜; 李超伦
|
| 发表日期 | 2020-07-15 |
| 出处 | 海洋与湖沼
![]() |
| 关键词 | 平端深海偏顶蛤 含菌细胞 甲烷氧化菌 溶酶体 超微观察 电镜 |
| 英文摘要 |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南海台西南冷泉区的典型优势物种,鳃丝上皮细胞内共生大量甲烷氧化菌,通过甲烷有氧氧化合成有机物为共生体系提供物质能量,是平端深海偏顶蛤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器官,溶酶体在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和稳态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电镜技术观测了常压培养过程中(0d,30d,90d)平端深海偏顶蛤共生体系中共生菌和溶酶体的动态变化,通过鳃上皮含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常压培养对深海共生体系的影响,并探讨溶酶体在宿主—共生菌营养传递和共生菌群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原位状态样品中(0d)共生菌和溶酶体呈极化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清晰;蓄养30d后,含菌细胞出现明显破碎,共生菌数量大幅降低,溶酶体数量、范围和消化程度大幅增加,对细胞顶端的甲烷氧化菌进行分解;而90d后,共生菌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失殆尽,鳃部有明显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坑洞,细胞呈现空泡状,无法明确区分各种细胞组分。上述结果展示了长期常压蓄养过程中鳃上皮含菌细胞中溶酶体与甲烷氧化菌的动态变化,推测当共生菌丢失后溶酶体也同步降低活跃度,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共生互作中通过溶酶体主导消化和调控共生菌。 |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 资助机构 |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0310802号 ; 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研究项目,NMST-KEXUE2017K01号 ; 科学号高端用户项目,KEXUE2019GZ02号,KEXUE2018G16号 |
| 卷 | v.51期:04页:294-301 |
| 语种 | 中文; |
| 分类号 | S917.4 |
| ISSN号 | 0029-814X |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159] ![]()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过程研究中心 2.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大学 4.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5.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7.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钟兆山,王敏晓,孙园园,等.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 platifrons)实验室蓄养过程鳃部含菌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动态变化研究.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