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湾常见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形态和成分组成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于翔![]() ![]() |
发表日期 | 2020-06-09 |
出处 | 渔业科学进展
![]() |
关键词 | 微塑料 粒径、形状和化学成分 海洋生物 象山湾 |
英文摘要 | 海洋微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水平是评估其生物效应的基础。本研究以象山湾为例,研究了10种常见海洋生物(贝类、头足类、甲壳类和鱼类)的消化道、鳃和肌肉等组织内微塑料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微塑料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的消化道和鳃等组织内,在61.0%的生物个体内共检出131个微塑料,平均丰度为(1.3±1.5)个/个体;其化学成分包括人造丝(RY; 74.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14.5%)、聚丙烯(PP; 3.8%)和聚酰胺(PA; 3.1%)等9种类型。检出纤维状、碎片状和颗粒状3种形状的微塑料,分别占95.4%、3.1%和1.5%;所有检测物种中均出现人造丝和纤维状微塑料。微塑料粒径在110~4796μm之间,平均为(1246±1119)μm,以≤1000μm的微塑料占比最高(55.2%)。养殖设施产生的典型泡沫状微塑料或聚乙烯(PE)、聚丙烯和聚苯乙烯(PS)塑料类型在生物体内出现频率和丰度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近海生物体内微塑料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
DOI标识 | 10.19663/j.issn2095-9869.20200221002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40821004 ; 41121064)资助~~ |
卷 | v.42期:04页:12-21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X55 |
ISSN号 | 2095-9869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192]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于翔,许莉莉,刘强,等. 象山湾常见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形态和成分组成研究.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