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DNA分子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特点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 | 李青霞; 类彦立![]() ![]() |
发表日期 | 2020-05-30 |
出处 | 第四纪研究
![]() |
关键词 | 西北太平洋 深海底栖有孔虫 高通量测序 |
英文摘要 | 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目前世界各国争相探索的战略要地。本工作以底栖有孔虫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在西北太平洋深海(水深4080 m至5830 m)的DNA分子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点。我们共采集了11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提取了样品中的总基因组DNA,利用有孔虫特异性引物扩增了其中的有孔虫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获得的有孔虫DNA片段测序。最终,共获得1536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简称OTUs),有1330个OTUs成功注释到有孔虫,其中721个(约54%)有孔虫OTUs属于起源最早但研究较少的软壳类单房室有孔虫。有孔虫OTUs注释结果的Identity值的平均值为92.9%,Identity值大于或等于97%的OTUs仅占20.6%,Identity值小于95%的OTUs占63.1%,说明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与目前检获到的有孔虫之间存在较明显的遗传差异性,该海区极可能蕴藏着大量至今未被发现的"新物种"甚至新的高级分类阶元。在我们获得的有孔虫属中,有1/3呈典型的斑块性分布,且站位间的有孔虫群落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本工作是国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开展调查的首次尝试,旨在为探索有孔虫的全球地理分布模式、开发和利用深海资源等工作提供分子生态和分子遗传数据支持。 |
文献子类 | CNKI期刊论文 |
资助机构 |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批准号:XDA19060401) ;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批准号:2017FY10080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1930533) ; 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项目(批准号:TSQN20182117)共同资助 |
卷 | v.40期:03页:233-244 |
语种 | 中文; |
分类号 | Q915 |
ISSN号 | 1001-7410 |
源URL | [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200] ![]() |
专题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类与系统演化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4.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青霞,类彦立,李铁刚. 西北太平洋深海底栖有孔虫DNA分子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特点的初步研究. 2020. |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