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机构知识库网格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 Grid
非损伤微测Zn~(2+)选择性微电极的研发及应用

文献类型:CNKI期刊论文

作者张云超; 李连祯; 徐世艾; 于顺洋; 李瑞杰; 骆永明
发表日期2020-04-26
出处土壤
关键词Zn2+ 非损伤微测技术 离子选择性微电极 伴矿景天
英文摘要非损伤微测技术(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 NMT)是一种通过微电极实时测定进出活体材料离子和小分子流速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研究领域中。目前该技术专用的重金属微电极种类非常少,因此其在重金属胁迫研究中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基于非损伤微测技术的Zn~(2+)选择性微电极,首次实现了活体条件下植物根际Zn~(2+)离子流的实时、动态检测。研发的微电极在去离子水中对Zn~(2+)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0–6~10~(–1) mol/L,能斯特斜率为30.2mV/decade(浓度每增加或减少10倍电位值的变化),响应时间t_(95%)≤1s,正常工作pH范围为3.5~7.0;在简易模拟土壤溶液(0.1mmol/L Ca(NO_3)_2、0.1 mmol/L KNO_3、0.1 mmol/L Mg(NO_3)_2和1 mmol/L NaNO_3)中,其线性响应范围变为5×10~(-5)~10~(-1) mol/L,能斯特斜率为28.1mV/decade,对土壤溶液中的共存阳离子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利用构建的非损伤微测Zn~(2+)选择性微电极对Zn/Cd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根际不同微区的Zn~(2+)离子流进行了实时检测。该技术的成功研发为活体条件下深入认识Zn~(2+)在植物根际的微界面过程与机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DOI标识10.13758/j.cnki.tr.2020.02.016
文献子类CNKI期刊论文
资助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324)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800400)资助
v.52;No.306期:02页:123-129
语种中文;
分类号O657.1;Q945.78
ISSN号0253-9829
源URL[http://ir.qdio.ac.cn/handle/337002/188238]  
专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2.烟台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海岸带环境过程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4.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南京土壤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云超,李连祯,徐世艾,等. 非损伤微测Zn~(2+)选择性微电极的研发及应用. 2020.

入库方式: OAI收割

来源:海洋研究所

浏览0
下载0
收藏0
其他版本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